周延儒见周奎如此说,想来周奎又收了安南使者的贿赂。虽有不耻周奎的行为,还是出列道:“臣附议。”
钱谦益见周延儒赞成,则是出言反对道:“琼州守备虽有过错,但扬我大明国威,理应褒奖。”
几人又围着是褒是罚争论起来,钱谦益毕竟是东林魁首,这嘴上功夫,以一敌二不落下风。
“张爱卿,你怎么看?”崇祯听着几人争吵,难免烦躁,便问起首辅张延亮。
张延亮则是眼观鼻鼻观眼,差点就睡着了。见崇祯问向自己,出列道:“是褒是罚,全凭皇上圣裁。”
崇祯也是无奈,他知道钱谦益和周延儒争论不休,全是党争的结果。让无党派人士任首辅,这个张延亮却无所作为。又问起在一旁不言语的杨嗣昌。
杨嗣昌早知道崇祯会问向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初入内阁,要有所作为才是。杨嗣昌稍微整理一下思绪,开始抛出了几个疑问。
琼州是为什么出兵安南?王成到底有多少兵马?要是处罚王成,琼州会不会闹起兵变?
这几连问,其他几人哪会去想。几人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谁在意王成是谁。一个琼州守备,能有多大的能耐。
崇祯眼前一亮,看来还是有心系朝廷的,对杨嗣昌又多了几分欣赏。对着杨嗣昌道:“那爱卿以为如何处置?”
看来自己是押对宝了,杨嗣昌哪看不出崇祯的欣赏。回复道:“现在朝廷是用人之际,可让琼州守备去中原剿匪。”
在杨嗣昌看来,王成是熊文灿部下,熊文灿又与自己交好,自然要提携一番。等到王成到了中原,不久归于自己麾下,杨嗣昌也开始佩服自己。
“嗯!就依爱卿所言。”转而又对着王承恩道:“拟旨,升王成琼州卫指挥使,调琼州卫赴中原剿匪。”
周奎见崇祯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反对。只得退而求其次道:“那安南请求册封之事,当如何应对。”
崇祯稍微思索便道:“先让他们回去,待中原匪患平定,我自会派人去封赏。”……
一个偌大的朝廷,真心办事的没有几人。都为自身的利益,相互找平衡点。
张延亮本该退休的年纪,被崇祯任命内阁首辅。年近七十的他,哪还有精力再参与朝政,只要能平安归乡足矣。
周延儒就是自身利益的代表,在阉党势大的时候,他和东林交好。也曾救过不少东林人士,在崇祯朝以来。先是自己任首辅,从首辅上下来又联合温体仁,斗过历任首辅。
在温体仁任内阁期间,周延儒又联合周奎斗温体仁。周延儒大明的重臣,权谋之术也玩到极致,什么国家大事,只是权谋之术的一个工具。
钱谦益是东林第三代,现在虽为魁首,也进不了权利中心。在万历、天启时,是站在第一线。现在被各方势力排挤,东林已经被边缘化了。也只有南方多出文豪,在文坛地位不可撼动,靠着这些余阴有些影响力罢了。
这次内阁议事,也只是钱谦益礼部侍郎的资格,才能参议。曾经影响皇帝立储,和阉党争斗第一线的东林,也早就不复存在。钱谦益的魁首,也有点那么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意味。
杨嗣昌新进内阁,就忙着培养自己的羽翼,现在也隐隐成了楚党领袖。
还有那些浙党、川党、齐党……整个大明不是一点的乱,是从上而下的乱。
面对皇权,这些党派就是天下士族。天下资源又掌控士族手中,皇权也只是平衡士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