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曹操这道‘招贤令’圣旨,从许昌送出,直至传遍大汉十三州。
建安二年的夏天,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众多儒生、士子、寒门子弟、游侠、隐士们,均被这道圣旨所搅动了心思。
有些人,自然是弹冠相庆,立刻呼朋唤友,结伴启程前往许都,为自己的人生搏上一搏。
有些人,则为之不屑,觉得曹操是在沽名钓誉,故意在蛊惑人心。
更有人辱骂曹操,说他这个宦官之后,如同搅屎棍一般,破坏了大汉四百年的普世道德,打破了士族精英凌驾于草民蝼蚁的社会规则。
对于这些狗屁言论,曹操连搭理都不屑。
曹操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找邹凤、冯玉斗了几把地主后,就想出了一个妙招。
你们世家大族骂我是吧?
你们儒家骂我是吧?
既然你们想这样玩,那咱们就索性玩一把大的。
曹操憋着一肚子气,找到汉帝刘协。
他问刘协:“你想不想超过汉高祖、想不想超过光武帝?”
刘协懵了。
曹操这是又发什么疯啊?
我特么现在连老窝都没有了,跑到鸟不拉屎的许昌来建都。
你居然问我这种高大上的问题。
这是我这种窝囊皇帝敢想的事吗?
你特么挖苦人也不带这么玩的吧?
刘协:“宝宝心里苦啊!”
不过,刘协心里还是抱着一丝丝希望,对曹操问道:“司空大人,怎么做才能振兴大汉,您说,我来做。”
曹操乐了:“这孩子不错,没白养,有前途。”
然后,曹操搂着刘协肩膀,语重心长跟他说:“协啊,大汉为什么会自汉武帝后逐渐衰落,是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世家为什么会坐大,也是因为儒家,成了他们的代言人。”
“至于秦皇嬴政为什么能成千古一帝,因为他提倡百家争鸣,百家制衡。”
“所以,协啊,你懂了吗?”
刘协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司空大人,您的意思是说,咱们不能只靠儒家来治理天下,是这个意思吗?”
曹操摸了摸刘协的脑袋,欣慰道:“协啊,你终于长大了,也懂事了。”
“这次事后,你距离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十成还差一成二了,等你到了十成,老臣也就放心把江山托付给你了。”
“老臣老了,将来的天下,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天下,好好干。”
刘协闻言,差点就感动哭了:“不容易啊,终于距离曹操的信任,更近了一步,快要把江山还给朕了。”
然后,曹操掏出了一张圣旨,让刘协盖章。
刘协二话不说,掏出曹操帮他新刻的萝卜章,在圣旨上摁了下去。
没办法,真的大印被袁术那个贰臣贼子给占为己有了。
刘协写了好多封信让这个家伙归还,这家伙就是不承认自己拿了。
“哼,不道德的家伙,祝你全家今年就死翘翘。”刘协一想到这事就来气,一来气就忍不住要诅咒袁术几句。
曹操心满意足地拿着第二道圣旨走出了皇宫。
然后,在第一道圣旨发出的半个月后,第二道圣旨紧跟着发了出去。
随着曹操第二道圣旨的发出。
数日后,所有反对的声音便全部消失了。
甚至,就此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汉末文化改革。
曹操以汉帝的名义,发出的第二道圣旨是《崇学纳贤诏》:
【朕承天命,御宇大汉,值此风云变幻、九州待兴之际,思贤若渴,甚于旱苗盼霖。
今欲兴大汉书院,非独崇儒术,乃倡百家争鸣、诸学并耀之光景。
诸般学术,无论儒之仁德礼仪、法之规矩典章、兵之谋略战策、墨之工巧兼爱、道之无为自然,皆有其精妙奥义,于国之兴衰、民之教化、世之治乱各有裨益。
故诏告天下:各州郡之贤才雅士、饱学鸿儒、奇技异能者,无论所擅何学、所精何艺,皆速赴朝堂应召。入书院司教传业,启智于四方学子,使诸般学术汇于一堂,相融相生,共铸大汉文化之昌盛,同塑社稷兴盛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