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想看看,亲眼所见的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哈哈……”曹操爽朗大笑,对于鲁肃的些许冒犯毫不在意。
他想好了,不管鲁肃此次来许都,其真实意图究竟为何?
反正,既然你来了,那就休想离开。
无论怎样,曹操都决不会让这般出色的人才溜走,从而便宜了孙权那碧眼小儿。
于是,曹操不再试探,脸色一变,如春风般和煦说道:“子敬这般言语,倒是吾疏忽了。不知子敬此番前来许都,所谋何事?”
鲁肃微微一怔,没料到曹操忽然变得和善起来。
如此一来,他也不好再继续失礼。
鲁肃连忙拱手,恭敬道:“肃乃一介书生,听闻曹司空在许都兴建大汉书院,故而前来一观,若有契机,肃愿为大汉书院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鲁肃还在观望中,只是道出了自己其中的一个想法。
曹操微微一笑,目光炯炯地看着鲁肃,说道:“子敬既有此心,吾甚是欣慰。”
“只是这大汉书院,不过是吾众多谋划中的一环。”
“吾还有更大的志向,不知子敬可愿与吾一同实现?”
曹操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表明了招揽之意。
荀彧神色一动,目光幽幽看向鲁肃。
郭嘉则连连对鲁肃打眼色,示意他赶紧应承下来。
岂料,鲁肃似笑非笑问道:“曹司空所言之更大志向,不知是何?”
曹操见鲁肃明知故问,微微一笑,不答反问道:“不知子敬对当今这天下乱局,有何见解?”
曹操这话,多少就有点考教意味了。
他很想听听,如鲁肃这种潜龙在渊的王佐之才,会如何作答。
鲁肃闻言,顿时神色一愣。
他万万没想到,曹操会在这么多人面前考教自己。
但他依然丝毫不慌,微一沉吟后,缓缓说道:“肃以为,如今诸侯纷争,百姓苦不堪言。”
“若要安定天下,则必须先要天下一统。”
“而要天下一统,则必须先得民心,故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
“再者言,欲得民心者,应以仁德待民,如此民心之所向,方能成就天下一统之霸业。”
鲁肃为曹操说出了一套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安邦定国之论。
“善!”
曹操不禁脱口赞叹,含笑点头,又兴致盎然问道:“子敬所言有理,只是你所理解的仁德,又具体是何所指呢?”
“哈哈……”鲁肃爽朗一笑,回道:“曹司空,这仁德之事,肃以为,您心中早已有了明悟,且已付诸实践,为何还要缘木求鱼来问计于呢?”
曹操含笑点头,目光环视众人,说道:“请子敬细细道来,为诸位解惑?”
曹操很想听听,鲁肃对于仁德的理解。
同时,他也想给鲁肃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鲁肃环顾四周众人,神色庄重地说道:“如今世风之下,有人觉得轻徭薄赋,让百姓少些劳役之苦、赋税之累,便是仁德之举。”
“亦有人认为,使百姓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便是善待百姓、心怀仁德。”
“但在肃看来,这些固然是仁政的体现,实则皆为小仁小义。”
鲁肃顿了顿,眼中闪烁着熠熠光辉,声音也变得激昂起来:“肃翻遍圣贤书,才真正明白,所谓的大仁大德。”
“当为天下万民开启民智,施以教化。”
“让百姓知礼义、明廉耻、懂善恶、辨是非,能通过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