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之间,三个月的艰苦集训如离弦之箭般转瞬即逝。在这段汗水与热血交织的日子里,冯三航带领的小队成员们历经了千锤百炼,无论是身体素质、军事技能,还是团队协作的默契程度,都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提升。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果敢,仿佛是一群随时准备扑向猎物的猎豹,浑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只等一个机会,便能在抗日的战场上大显身手。
一日清晨,晨曦初照,基地的操场上一片宁静祥和。冯三航正指挥着队员们进行日常的军事演练,口令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充满力量的乐章。突然,通讯员神色匆匆地跑来,递给他一份加密情报,随后又匆匆离去,留下冯三航站在原地,眉头紧锁。
冯三航迅速打开情报,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城外有一处鬼子的军火库,位置隐秘,戒备森严,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上级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炸毁,以此削弱日军的军事力量,为后续的作战计划开辟更为有利的局面。
冯三航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脑海中开始飞速运转。炸毁军火库固然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打击手段,但他心中却萌生出一个更为大胆且冒险的想法——夺取这批军火。对于他们这支长期处于装备劣势、武器匮乏困境中的队伍而言,这批军火无疑是久旱后的甘霖,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队伍的战斗力,为他们在未来与日军的长期周旋中增添更多的胜算。然而,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想法一旦付诸实践,将会面临重重艰难险阻,尤其是运输环节,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面前。
“队长,我们真的要去夺军火库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出了岔子……”队员小刘凑到冯三航身边,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欲言又止。冯三航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扫过每一位队员,斩钉截铁地说:“是,虽然困难如山,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绝不能轻易放过。只要我们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凭借着我们这段时间练就的本领和团队的力量,就一定有成功的希望。”队员们看着队长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担忧逐渐被斗志所取代,纷纷点头表示支持。
经过深思熟虑,冯三航决定先派遣一支侦察小队,深入虎穴,摸清军火库的详细布局和日军的防御情况。他精挑细选了几位身手敏捷、机智过人且擅长隐蔽侦察的队员,组成了一支精锐的侦察小队。趁着夜色的掩护,他们宛如鬼魅般悄悄地向城外的军火库进发。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日军的巡逻队,穿梭在山林和田野之间,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敏锐的直觉,成功地避开了所有潜在的危险,顺利抵达了军火库附近。
他们潜伏在军火库周围的草丛中,如同潜伏的猎豹,静静地等待着最佳的观察时机。只见军火库四周矗立着高高的围墙,墙顶布满了尖锐的铁丝网,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它的不可侵犯。围墙之上,每隔一段距离便建有一座了望塔,塔上的日军士兵手持武器,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一举一动,眼神中透露出凶狠与警惕。军火库的大门紧闭,门口有重兵把守,每一个进出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盘查和搜身,确保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能够进入。
冯三航心中暗自叫苦,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他知道,越是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就越有可能存在着不易察觉的破绽。他继续耐心地观察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他发现日军的巡逻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换岗,而在换岗的短暂间隙,了望塔上的士兵注意力会有所分散,警惕性也会出现短暂的下降。他的心中一动,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计划在脑海中逐渐成形。
回到基地后,冯三航将侦察到的详细情况向全体队员进行了汇报,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我们可以利用日军换岗的短暂间隙,悄无声息地潜入军火库。进入后,一部分队员负责迅速解决内部的敌人,确保我们的行动不被过早发现;另一部分队员则全力寻找合适的运输工具,以便将军火顺利运出。至于运输路线,我已经提前规划好了一条较为隐蔽的小路,虽然路况复杂,但可以绕过日军的主要据点,减少被发现的风险。”队员们听了队长的计划,纷纷表示赞同,但也提出了一些担忧和问题,比如在行动过程中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何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以及万一遇到日军的援军该如何应对等等。冯三航一一耐心解答了队员们的疑问,并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就在这时,慕丹丹走上前来,眼神坚定地说:“三航,我也要参加这次行动。”冯三航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丹丹,这次任务太危险了,你留在基地更安全。”慕丹丹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倔强与坚定:“我不怕危险,我也接受过系统的训练,我相信我能帮上忙。而且,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我不想在后方干等着,我要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冯三航深知慕丹丹的性格,一旦她下定决心,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况且,慕丹丹在文化知识和细心程度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这次行动中或许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于是,他思考片刻后,最终点头同意:“好吧,但你一定要紧跟队伍,听从指挥,千万不能擅自行动。”慕丹丹眼中闪过一丝欣喜,用力地点了点头。
行动当晚,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严严实实地笼罩着大地,天空中没有月亮,只有几颗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为这支勇敢的队伍默默祈祷。冯三航带领着队员们,身着黑色的夜行衣,如同一群融入夜色的幽灵,悄悄地向军火库进发。一路上,大家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脚步轻盈得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偶尔打破这死一般的寂静。
当他们来到军火库附近时,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队员们迅速分成了两组。冯三航亲自带领一组队员负责潜入军火库,解决内部的敌人;另一组队员则在外面待命,负责接应和寻找运输工具。
冯三航带着队员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围墙,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特制攀爬工具,迅速而又安静地开始攀爬围墙。在翻墙的过程中,一名队员的脚不小心碰到了铁丝网,发出了轻微的“沙沙”声。这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刺耳,冯三航的心猛地一紧,他立刻停下手中的动作,屏住呼吸,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好在了望塔上的日军士兵并没有发现异常,他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闲聊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已经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