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笑道:“这么好的姑娘,给我我也宠着。
潘夫人,既然潘姑娘尚未定亲,我冒昧地给你说个人家,你听听看能不能配得上。”
果然如此啊,别说当事人肖氏了,就连吴氏都来了精神。
这些夫人奶奶们,现在最热衷的无非就是家中小儿女们的亲事了。
吴氏因着一向与肖氏交好,所以对王熙凤给潘凤溪议亲也很感兴趣。
所以肖氏不好说的话,她好说。
“林夫人,是哪一家的公子?说来听听?”吴氏问道。
王熙凤抿嘴一笑,“是我家的侄儿,荣国府的长子嫡孙贾琏,今年十六岁,这俩人年纪也正合适。
就是不知道潘夫人能不能看得上他?”
长子嫡孙这四个字还是很有含金量的,肖氏和吴氏都没想到会是这样一门亲事。
两人对看了一眼,吴氏立刻明白了肖氏的想法。
“荣国府上的嫡孙怕是说亲的人都要踏破门槛了吧?
怎会还没定亲呢?”
王熙凤笑道:“说出来倒也不怕二位夫人笑话。
我家这个侄子不是块读书的料子,虽然被他老子娘拧着读了几年书,奈何去年的秋闱却落了榜。
大哥大嫂便想着捐个官也就罢了。
不过他虽不善读书,在经营上却还是有一套的。
目前家中不少铺子田产也交由他去打理,看着倒还像个样子。
我大嫂本也指望他中举后才好有脸去说亲,现在眼看着不成了,却也不能再耽误了,便托了我给相看呢。
我今儿一见潘姑娘,打心眼儿里就爱得不行,觉得和我那侄子也般配。
就是不知道潘夫人意下如何?”
王熙凤这一番话把贾琏的优缺点都点明了,倒让肖氏觉得她态度真诚。
虽说读书进仕是如今的主流,但是善经营会过日子也不见得不是正道。
自家女儿从小喜欢学医,对那些个吟诗作赋的倒也不感兴趣,若姑爷是个擅长此道的,女儿却也无法应和了。
再者说,这贾琏是长子嫡孙,这荣国府最终还不是要由他继承,做不做官的倒也不打紧。
若说家世,却也足以与女儿相配了。
不过肖氏确实是个疼女儿的,如果只看家世就给女儿说亲的话,她早就不知道定下来多少家了。
她还是希望能找个模样、人品都好的,这样女儿今后的日子才好过。
肖氏又看了吴氏一眼,吴氏眨眨眼,开口道:“要说林夫人的侄子是国公府上的嫡孙,家世真是相当不错了。
只不过嘛,林夫人也是过来人,咱们女人嫁人,也不全是冲着家世是不是?
有时候还得看这小两口有没有眼缘呢。”
这话一说,就是想要相看贾琏了,王熙凤自问他那副长相,应该还是能够入得了潘夫人的眼的。
于是连忙说道:“那是自然。
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也要讲究一个你情我愿嘛。
潘夫人若是愿意,过几天我就把我那大嫂和侄子都约到府里来。
你让潘姑娘就躲在我那屋的屏风后面相看相看,若是她能看中,咱们再说后面的,如何?”
肖氏见王熙凤如此主动周到,自是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反正还只是议亲阶段,如果女儿能看中他,再继续谈也不迟。
若是看不中,就是拒绝了也不尴尬。
肖氏点头笑道:“难为林夫人考虑得如此周到,那就按夫人说的做吧。”
王熙凤一看有门,心里已经把肖氏当亲家看待了,临走的时候还让人剪了两枝红梅,说是送给潘老太太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