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借着李纨之子贾萌满月的机会,王熙凤去了荣国府,趁机和方氏说了探春的事儿。
“大嫂,二丫头和四丫头在你这被养得很好。
每次见面都大大方方的,说话做事也十分得体。
三丫头也是个好的,但现在正是该母亲管教的时候身边却没个靠谱的人。
虽说她是二房的,但毕竟也是咱们家的姑娘啊。”
方氏听后沉默了一会,她承认小姑子说的对,里面再怎么闹,关起门来大家都姓贾。
万一将来探春没有教养好,惹出什么事端,这丢的也是贾家的人。
外人可不管她到底是大房还是二房的,也不管她是嫡出还是庶出,就只会说她是贾家的姑娘。
“我养了两个,再多她一个也无所谓,只是我贸然将三丫头要过来总是不大合适。
你也知道你二嫂,没事还要给你找点事儿呢,更何况是把她院子里的人要过来。”
方氏有些为难,真不是她不愿意照顾探春,而是她开不了这个口。
王熙凤寻思了一会,“这有何难,不如这样吧,我家婆婆也说玉儿大了,该请个教养嬷嬷学学规矩,如今正在找人呢。
如果有合适的,我给贾家也请一个送过来,正好把三个姑娘都教一教。
如此一来,只怕二嫂也说不出什么不愿的话来吧。”
方氏笑道:“这个主意好啊,且不说别的,能有合适的嬷嬷给家里三位姑娘教规矩是件正经事。
只是又要劳烦你给费心了。
但是束修什么的我来出,你再别管了。”
王熙凤笑道:“都是一家子骨肉,分那么清做什么。
我是几个姐儿的姑姑,自然也是盼着她们好的。”
这一世王熙凤越发觉得,单打独斗是成不了气候的。
要家里人都出息了,整个家族才能蒸蒸日上。
没多久,宋夫人那里果然找到了两个从宫里出来的老嬷嬷,一个留在自家教黛玉,另一个就送到了贾府教三个姑娘。
方氏也名正言顺地让把三位姑娘的住处都放到了一起,说是大家一同饮食起居照顾起来也方便,上课也方便。
不过一个庶女,王氏倒也无所谓,搬走就搬走吧,还省得自己费心。
如今她操心贾兰都操心不过来呢。
虽说李纨也生了个孙子,但是一来王氏已经抚养贾兰一年多了,感情还是有的,二来她因一向不喜李纨,她生的贾萌又长得非常像他这个娘,看不出有一点儿和自己儿子相似的地方,连带着王氏对贾萌也没那么喜欢。
所以她还是成天围着自己的宝贝孙子贾兰转。
把个兰哥儿养得格外娇弱,三不五时的病一场,也是够王氏糟心的。
李纨则是有子万事足,偶尔贾珠来她这里过夜,她也总以有孩子在,怕大爷休息不好为由,把他撵到姨娘房里去。
贾珠也抱怨过是不是应该让萌哥儿晚上去和乳母睡,李纨却笑着解释道:“我好容易得了这么一个哥儿,自是有些惯着他。
哥儿认人了,和我睡才睡得踏实。
等他大一点儿再说吧。
大爷就依着我一次好不好?
若是爷腻烦了两个姨娘,我把秋燕给爷收了通房可好?”
妻子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贾珠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贾萌也是他的儿子。
再说了,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姨娘,父亲那里也不过才两个姨娘,自己如何能越过父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