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王熙凤对这种邀约也是来者不拒的,带着黛玉到处赴宴。
这日接到的帖子是梅家的,梅家的女儿长乐亲事已经定下来了,是豫州巡抚鲁家的大少爷鲁源。
他两年前中了举人,但是会试名落孙山,只等着明年春天再战。
两家把婚期定在了明年秋天。
若是鲁源会试中了,正好留在京中等着迎娶新娘,也算是双喜临门。
若是未中,那就算先成家后立业,也是好彩头。
而且这门亲事对于梅家来说,也算是高嫁了,所以田氏对这门亲事很是满意。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女儿要嫁到豫州去,除非女婿会试高中后能留在京中做官。
所以田氏也想着趁女儿还在京中这两年,让她多和小姐妹们聚聚,松快松快。
等做了人家媳妇,怎么也是不如在家里舒服的。
今日的宴席,请的都是些熟客,所以大家在一起没有寒暄几句就开始互相交流京中近日来的八卦了。
吴氏先向田氏道喜,“大姑娘这门亲事真是说得好。
听说这鲁家家风正派,自老太爷那一代起就立下了规矩,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
你听听,多少人家能做到这一点?
就冲这个,你们姐儿过去都受不了委屈。”
田氏当初和鲁家说亲时,也是很看重这一点的。
她笑得有些合不拢嘴,“要不是因为这一点啊,我还真舍不得她嫁那么远呢。
不过只要她过得好,远就远些吧。
总比虽然近在眼前,却成日替她揪心的好。”
众人纷纷点头,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虽然女儿嫁到京里,但是小两口之间或者婆媳之间闹不和,娘家人也跟着提心吊胆的。
鲁家的家风正,大家都是小有耳闻,所以才会对梅家这桩亲事赞不绝口。
肖氏笑道:“你如今可好了,儿女亲事都定了下来,就安心等着当你的老太君吧。”
说到这个,田氏微微蹙眉,笑容也带了一点勉强。
“还不知道我们长远将来会如何呢。
有时候太早定下来的亲事,反而变数大。
虽然我也不是太喜欢薛家那种商户人家,但只要姑娘是个好的,我也就认了。
可千万别像陈家那样啊……”
王熙凤这两个月忙着孩子们的生日,倒没听说陈家的事儿。
她好奇问道:“陈家怎么了?
是平西将军那个陈家吗?”
“正是呢”,吴氏接口道,“他家的事儿过年期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你没发现陈夫人今年哪家的宴会都没参加吗?”
王熙凤回想了一下,还真是如此。
不过自己上一次见她是在宫里罗皇后的宴上,她还听容氏说李家姑娘主动解除婚约了呢,当时眉梢眼角都是笑。
那会是腊月二十八,怎么没过几天就生变了?
来客中除了王熙凤也有没听说陈家事情的,便让吴氏讲来听听。
这事儿虽说是别人府上的是非,但是知情人却也不少,吴氏觉得倒也不必遮着掩着。
她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把陈家的事情给大家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