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里还有几百元钱。
钱包边上是一本入学指南和一个厚厚的、印有“杭市大学”字样的信封,打开信封,入眼的是一沓钱和一张纸。
沈拉登知道钱有3000元,其中1800是要交学杂费的。
沈拉登家的家境并不好,或者说很是贫穷。
爸妈都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再加上老实本分,瘦瘦小小,典型的乡下人模样。
爸爸偶尔也会在附近找点苦力活干干:
去过乡办企业“甸镇水泥厂”做包装工,水泥粉尘伤了肺;
去过村办企业“万星拉丝厂”做拉丝工,腰肌劳损伤了腰;
目前跟随泥瓦匠做做小工,20元一天。后来还因为一个事故被砸晕了,伤了背。。。
妈妈一直是在家务农:收成好的年景,稻米勉强可以供自家吃;收成不好时,需要购买或者向别家借。唯二的收入是养蚕和种榨菜,都是累活。
家里积蓄很少,那3000元钱还是靠升学宴的红包凑齐的!
还有那个拉杆箱,也是升学宴时,沈拉登的姑奶奶送的!
那一张纸,
是录取通知书!
杭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沈拉登快速的看了一遍:
“沈拉登同学,经浙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你被录取到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习,学制四年,请持本通知书于一九九六年九月一日到我校报到。杭市大学,一九九六年七月”
在日期上还盖了“杭市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红章
这张通知书是全家的骄傲,也是全中学的骄傲!
沈拉登初高中就读的是同一个学校――甸镇中学
甸镇中学是整个甸镇片区唯一一所完中,也是唯一一所办有高中部的学校,负责接收甸镇片区一镇四乡的高中生,包括了甸镇、甸乡、高乡、史乡、亭乡。
甸镇中学在嘉市桐县是不入流的一个学校,历年高考成绩不理想。
由于建新大楼,91年和92年甸镇中学停招了高中部,因此96年沈拉登这一届高三毕业生,汇集了学校3年的期盼。
这一届总共有2个毕业班,文理科各一个班,共计毕业人数不到40人。
别认为很少,事实上那时候,能够初中毕业的都很少!
这一届考上大本3人,大专7人,是甸镇中学历年来考得最好的一届!
放好信封,背上书包,提上拉杆箱,走出房间,穿过院子,向前屋而去。
沈拉登家前屋和后屋各四间屋子,中间是一个四五十平米的院子,院中种了几颗桃、梨、葡萄等果树。
沈拉登和姐住在后屋,沈拉登住最西边那间,隔壁是姐的房间,再然后是柴房,最东边是猪羊棚和厕所。
爸妈住前屋,厨房也在前屋。
还没进前屋,屋内就传出了广播的声音:
“桐县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
沈拉登不用看时间就知道是早上六点了!
进屋后,看见爸、妈、姐、姐夫已经在吃早饭了,八仙桌上还放了一碗粥,就是给沈拉登预先晾好的。
“爸、妈、姐、姐夫,早上好!”
“来,快吃粥,别迟到了!”
妈妈永远是最爱催人的一个。
“来得及,来得及,火车还有几个小时呢!”
姐夫接话道。
沈拉登放下拉杆箱和书包,来到八仙桌边,桌子上还有一碗煎鸡蛋和一碗油煸冬菜。
冬菜是榨菜芯、嫩叶等晒干后腌制而成,用菜籽油煸炒一下,特别香。
就着油煸冬菜,沈拉登很快就把粥吃完了。
这个时候,姐夫也把拉杆箱放到了他的小飞虎后座上了。
这辆小飞虎,通体蓝色,是姐夫去年花了3800元买的二手车,双排4座,平头,后面还带了一个不到3平米的斗。主驾车门的下侧,用白漆喷涂有“限乘4人 限载0.4吨”的字样。
嘭嘭嘭嘭。。。
姐夫发动了车子,沈拉登也背上了书包,
妈妈和姐一直在边上叨叨着:
“路上小心,注意看好自己的东西。。。”
“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别老想着玩。。。”
“和同学不要吵架。。。”
“有人欺侮你,告诉老师去。。。”
“看到想吃的,就买,别不舍得吃。。。”
“钱不够了,就回来拿,我们会想办法的。。。”
“。。。。。”
沈拉登连连应着“知道了”,就进入了副驾驶,看了一眼在后面傻乐的爸爸,对着爸妈和姐喊道:
“爸妈姐,我们走了,我国庆节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