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师父都自愧不如,怎么可能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写的?莫非真是他从哪本书上看的?
“不敢瞒师父,这是一个名叫李临风的年轻人写的。只不过,他说是自己从一本书上看过,然后背下来的。”
“什么书?”莫衍清迫不及待地问。
“他说叫什么……《唐诗宋词大全》。”
莫衍清眉头一皱,沉声道:“一派胡言,哪有这本书?”
曲妙音道:“弟子还以为是自己孤陋寡闻没有看过,原来连师父也没听说过此书?”
莫衍清十分肯定地说道:“古往今来的诗词大家,所有的作品,为师皆是如数家珍。完全可以肯定,这绝对不可能是哪本书上的。”
曲妙音奇道:“可是……这几首词,似乎不像出自一人之手啊!”
莫衍清捋着胡须道:“怪就怪在这里!”
顿了一下,他思索着道:“莫非传说中的心境派是真的?”
“什么是心境派?”
“写诗作文,最讲情真意切。有感而发才能打动人心。否则,靠着无病呻吟,堆砌辞藻,终究只是下品。故而诗文大家的作品,大多出自人生逆境之时。只有遭遇不顺,才会诸多感慨,想要诉诸笔端。
一般人,只有在切身体会到某些事物之后,才可能写得真切。要写海,就要看海,要写山,就要游山。要写悲情,就要经历悲情。
却有一种奇才,他们不需要切身体会和经历,仅凭想象就能做到感情迸发。他们的意念,可云游四海五岳,可置身烽火沙场,一阵冥思,便可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有时婉约凄清,有时豪迈壮阔……
他们的内心,就是一个无比真实的世界,一切的一切,全都在自己的心境之中。这,便是传说中的心境派。”
“这怎么可能?”曲妙音惊道。
莫衍清道:“正因为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做到,所以这个派别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这样的人,简直是逆天的存在。
据说他们沉溺于自己内心的世界,不喜欢在现实中显山露水。写诗作词只为自娱自乐,所以历史上皆没有留下什么作品和名字。”
曲妙音恍然大悟道:“难怪他极力否认这些是自己写的,只说是从书上背下来的。”
“嗯!”莫衍清思索着道,“若能见他一面,我必能试出真假。若真有心境派的奇人,为师能结交为友,已经足慰平生了。”
曲妙音道:“师父放心,这件事弟子来安排!”
当即,曲妙音派慕容远山亲自去李宅相请,得到的回复是,李宅有贵客到,今日不方便。
次日一早,又派人送信,以曲妙音的身份邀请李临风赴宴。得到的回复是,李临风去了镇邪司当值,没空。
曲妙音有些怒了,午后估摸着镇邪司已经下值,亲自坐车到李宅邀请,不料府上的丫环又说他去了凌王府。
曲妙音从来没有请个人这么困难过,一般人听说受她邀请,几乎都是飞奔而来相见,再重要的事也要放在一边。
这次竟然三次邀请不见人,心中难免有些不悦。这个李临风,好大的架子!
细想一下,又觉得合理。莫衍清说,心境派的人,不喜欢对外张扬,不重名利,只会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想必是随性而为,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由此印证,李临风极有可能就是心境派的奇人。于是寻他的意识更加坚定。
府上出来一个女孩,姿态颇为高傲,昂着头道:“曲小姐,你三番五次派人找我哥,到底什么事?”
“你哥?”曲妙音愣了一下,欠身施礼问道,“李临风是你哥?”
“对啊!”李临瑶道,“我问你话呢,你还没回答。”
曲妙音微笑道:“李小姐,在下仰慕你哥的文才,故而过来相请。”
“文才?”李临瑶呵呵笑道,“曲小姐不会是弄错了吧?我哥并没读多少书,哪里来的文才?想必小姐仰慕的,是我哥的英俊外表,还有那股男子气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