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谓的头巾,就是那种正方形的,或者是长方形的。
对折一下,变成三角形的,围在头上。
既可以把头盖住,包括耳朵、脖子,都是温暖的。
一般在乡下的时候,不少妇女都喜欢戴这个。
“还真没注意,我去的店都没有这个东西。”
城里人戴这个的比较少,保暖是保暖,就是不太好看。
还是帽子、围巾比较洋气,可如果他们准备走乡村路线,就失去了一个比较有竞争的品类。
“那下次进货的时候,可要好好找一找,都有两个人问我了。”
“行,我记下了。”
他们现在做生意,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都是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的。
在这一直待到了三点,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没有那种高峰,但是摊子上面一直有人。
等不忙了,陆长余让两个弟妹在这守着,他过去了旁边的摊位。
“大爷、大娘,你们这个粉条是怎么卖的?”
对方一听是生意上门,也变得热情了起来。
“两毛钱一斤,都是干的,自己压的红薯粉,宽的窄的都有。”
他们是背了两个背篓过来的,在地上铺了一块白布,现在卖的差不多了。
陆长余拿起来看了看,粉条晒得很干,颜色看起来很正,就是红薯压的粉。
“那给我来五斤宽的吧,再来二斤窄的。”
“行!”
夫妻俩都挺高兴的,他买的比较多,等把他的称出来,基本上就可以回家了。
陆长余爽快的给了钱,也没有多说什么。
“小伙子,我这还剩下一些粉条头,都是挑的时候崩碎的。
你要是不嫌弃的话,把这些也拿回去吧!”
没想到对方还把这个给他了,陆长余自然是很惊讶的。
“怎么会嫌弃呢,多谢大爷了。”
对方给他装了不少,估计得有半斤左右的样子。
“这个回去用水一泡,炒着吃也可以,或者直接剁碎了,包成包子或者饺子,都是可以的。”
等他买完了之后,那边的摊位也收拾的差不多了。
三兄妹就往家里去了,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回去弄点饭吃,就要准备着往电影院门口去了。
那也是他们主要赚钱的地方,可不能耽误了。
况且又有新货,都等着大展拳脚呢。
等到了家,他们把东西搬下来,陆长欣就去和面了。
说是要擀点儿面条吃,暖和又方便。
陆长余拿了一些粉条出来,去敲了林秋月的门。
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他肯定也不会占对方便宜的。
林秋月也是没有想到,他居然还会送吃的给她,一开始是不好意思,不过在他的一再坚持下,还是要了。
两兄弟也没有闲着,拉着板车就去买蜂窝煤了。
他们家里面已经没有了,这个路口就有一个代销点,还是很方便。
等把这一切都弄完,吃了饭之后,稍作整理就开始了夜晚之旅。
电影院门口摆摊的人,好像是越来越多了。
“大哥,你看卖馄饨的,生意多好呀!”
“是啊,天气冷了,大家都愿意吃一口热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