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这一地区做发展规划时,会有所遗漏,也是在所难免。
还好颜思齐帮他补上了这项疏漏。
本来他还想继续集思广益,希望还有人能弥补他的疏漏。
但潜伏在他脑海中的前世记忆,却突然浮现出来,让他意识到了柞树的重要性。
于是他才以累了想睡觉为由,来到自己的船舱里,整理前世记忆中的那些知识。
如今看来,柞树将是这一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合理开发、培育、利用柞树林业资源的优先级当为百业之首。
从广义上来说,柞树和橡树可以视为同一类植物。
它们都是对壳斗科栎属植物的泛称。
在大航海时代,橡树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欧洲列强赖以纵横七海的风帆战舰,就是以橡木为主材建造的。
然而橡木在中国却似乎一直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以至于后世居然有人武断地说,中国没有橡树。
然而实际上,橡树在中国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甚至可以说,其在中国的各个省市区几乎都有分布。
种类繁多的橡树全世界约有350余种。
而中国就约有140余种。
可奇怪的是,中国古代却似乎从未有用橡木造船的记载。
事实上,中国古代造船用材通常包括楠木、樟木、杉木、松木、柏木、柚木等。
即使是对木材的硬度、韧性、耐腐、防虫蛀、耐水湿等性能有极高要求的军舰。
通常也是用楠木、铁力木、柚木等优质木材。
而很少听说有用橡木的。
但楠木和铁力木都产自长江以南地区,柚木则产自东南亚。
如今李国助要在海参崴一带建立城邦,发展以西式舰船为主的造船业。
为了节省成本,增加利润,他就不可能从南方进口木材,更不可能从欧洲进口橡木。
因此,他只能从海参崴所在的东北地区寻找合适的木材。
于是第一时间,他就想到了广泛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柞树。
当然要称它们为槲树、栎树,乃至橡树,也都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中国习惯称之为槲树或者柞树罢了。
欧洲国家建造风帆战舰,主要使用的橡木种类包括欧洲橡木和无梗花栎。
而中国东北地区常见的柞树恰恰也有两种,包括蒙古栎和辽东栎。
现代业界评价这两种树的木材都具有致密、坚硬、耐腐耐湿力强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与欧洲橡木相近,符合制造风帆战舰的要求。
可惜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用这两种木材造船的记录。
四百年后又是钢铁战舰横行的时代,更没有用这两种木材造船的需求。
所以用这两种木材造的风帆战舰到底怎么样,能不能比肩欧洲风帆战舰。
李国助心里其实也没有数,只能先造出来试试看。
其实仁王号就是他用分布在日本的蒙古栎木材建造的。
目前从航行性能上来看,是完全达标的。
只是还没有经历过海战,不知道抗炮击性能如何。
也只能等待时机去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