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蚁附攻城堆人命?”
“那更是找死了!”
“永明要塞可是没有任何射击死角的棱堡。”
“什么云梯,什么挖墙根,都是找死!”
“不管敌人接近哪一段城墙,都避不开城防炮的火力威胁。”
“什么金汁,什么万人敌,什么滚木礌石,都是花拳绣腿!”
“全都比不上一炮来的干脆。”
“哪怕成百上千的人涌到城墙根下,也只需一炮就能让他们全都粉身碎骨!”
“爹在马尼拉待过多年,熟悉西班牙人的棱堡,当知儿所言非虚。”
说到这里,李国助又开始喝茶润喉。
李旦则是抬眼望着玄关屏风,目光深邃,显然是在回忆当年在马尼拉的经历。
“嗯,你这么一说,我倒是发现这要塞跟马尼拉王城的形状确有几分相像。”
“只是马尼拉王城乃是石砌,你这却只是木……”
“木城墙只是为了尽快形成基本防御而已。”
不等李旦说完,李国助便解释道,
“三到五年内,我们肯定能把它改建成夯土包砖城墙。”
“就算在这期间,建奴能得到火炮来攻城。”
“这木城墙也照样能抵抗得住火炮的轰击。”
“这墙壳可是我们按照西方战舰船壳的标准建造的!”
“呼,好吧。”
李旦长舒了一口气,眉头一展,像是释然了,
“那你又怎么能确定,建奴举兵反明,就一定能在短期内给这里带来大量汉族人口呢?”
考克斯立刻坐直了身子,这也是他很想弄明白的问题。
李国助喝干剩下的茶水,把茶杯放到茶几上,又开始侃侃而谈:
“建奴历次犯边,除了杀人放火,掳掠人畜之外,还能干什么好事?”
“在大明的地界上,混的再差,也还能做个佃农。”
“就算遇上荒年,沦为流民,官府好歹也会赈济一二。”
“总之汉人在大明不管混的有多惨,起码的人身自由总还是有保障的。”
“但若不幸落入建奴之手,便只能沦为奴隶,暗无天日地度过余生了。”
“所以后金一旦举兵反明,辽东百姓必会大举逃难。”
“已经被后金掳走的汉人,也可能会找机会逃走。”
“他们逃难的方向大抵有两处,一处是关内,另一处便是朝鲜。”
“但关内如今耕地紧张,穷人回到关内,怕是连佃农也未必能做,只能沦为流民。”
“所以逃回关内的难民,将会以富户为主。”
“毕竟他们回到关内,起码还能买地,或者经商,生活不至于失去着落。”
“至于不愿回到关内当流民的穷人,便可能选择逃往朝鲜。”
“其中从后金境内逃走的汉人奴隶应该会占多数。”
“因为沿途有山林隐蔽,所以从建州逃往朝鲜的成功率会比较大。”
“朝鲜历史上也深受建奴之害,又是大明的藩属国,还受过大明援助抗日的恩情。”
“所以朝鲜一定会善待逃入其境内的汉人。”
“但其国内也是耕地紧张,收留难民的可能性不大,多半是会将他们遣送回国。”
“到时我们只需与朝鲜交涉,接收这些难民,还怕永明城的汉族人口不会暴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