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126章 在实心铸件上钻炮膛

第126章 在实心铸件上钻炮膛

刚出炉的铁水流速很快,一眨眼就到了铁渣分离区。

进入铁渣分离区后,流速有所减缓,大约在1~3米/秒。

李国助可以清楚地看到,表面漂浮着炉渣的铁水流过撇渣器,

然后从其另一边流出的,便是是表面纯净了一些的红热铁水。

每经过一个撇渣器,铁水就会纯净些许。

三五秒后,当铁水在分岔部位脱离铁渣分离区,流进三条导流槽后,表面看起来已是十分纯净了。

这个时候的铁水流速大约是一两米每秒,不到三秒就流出了两米多长的导流槽。

在倒流槽出口,红热而纯净的铁水均匀地流入模具的浇口。

浇铸过程看到这里,其实已经没什么意思了。

李国助更感兴趣的,是翁翊皇是如何用砂箱造型铸造出炮膛的。

在他前世看过的那个砂型铸造的视频里,拍摄者采用的是整体铸造,

型腔构造非常简单,只能铸造出没有炮膛的实心火炮形铸件。

至于炮膛,是用镗床在实心火炮形铸件上钻出来的。

但是在这个连纽科门蒸汽机都没有的时代,想要在实心铸件上钻出炮膛是不可能的。

即便他现在能发明出水力炮筒镗床也还是做不到。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水力炮筒镗床。

1776 年,他又制造了水力汽缸镗床。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时,就因为这种机床的出现,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李国助曾经以为这种水力镗床出现以后,英国人就开始用它从实心铸件上钻炮膛了。

后来,他才知道从实心铸件上直接钻出炮膛的工艺,还得30多年才能出现。

1807年,法国炮兵专家前往波斯,并在伊斯法罕建立了一个大炮铸造厂。

在这里,所有火炮开始采用砂模铸造实心炮体,再钻出炮膛。

当时,瓦特蒸汽机已经成熟,这个铸炮厂很可能是采用蒸汽动力驱动炮筒镗床的。

其实是否能直接在实心铸件上钻出炮膛,并不只是取决于动力,还有一些其它因素。

威尔金森的炮筒镗床是利用水轮使炮筒旋转,并使其对准中心固定的刀具推进,

刀具与炮筒之间有相对运动,从而镗出光滑度和精确度很高的炮膛。

这种加工方式更适合对已经铸造成型的炮膛进行进一步的镗削加工,

以提高炮膛的精度和光洁度,而不是从无到有地钻出炮膛。

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直接在没有炮膛的铸件上钻出炮膛面临诸多困难。

在实心铸件上开始钻孔时,难以保证钻头的初始定位精度,容易导致钻孔偏移。

没有炮膛的铸件整体结构完整,钻孔过程中刀具需要切削大量金属。

这对刀具的硬度和动力要求颇高。

以当时水力镗床的动力和刀具材料等条件,很难实现高效、精确的钻孔。

所以在当时的火炮制造中,通常是先通过铸造工艺铸出带有初步炮膛形状的铸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