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编制出准确的航海历,天文学家要对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等天体的位置进行精确观测,
最好能使用高精度的天文望远镜,并在多个天文台、多个地点进行观测,以减少局部观测误差。
航海历通常以一年为周期进行编排,详细列出每天甚至每小时太阳、月球、行星和一些重要恒星的位置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天体的赤经、赤纬、视差等参数,方便航海者根据观测到的天体位置来计算时间和地理位置。
航海历还可能包含一些辅助信息,如日月食的时间和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航海安全和航海定位也有一定的帮助。
好在中国古代航海家手里本来就有基于大量天文观测绘制的过洋牵星图。
里面除了没有月距法需要的月球观测数据,
其它关键星辰,如北极星、织女星等的观测数据一样不少,甚至比同时期的欧洲航海历还精确。
这总算是为天文观测委员会省了不少麻烦,可惜还是杯水车薪。
本来李国助想请廉司南帮忙,偏偏对方在忙着研制蒸汽机,说什么也请不动。
所以单是组织这两个委员会的培训、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就已经让李国助忙的不亦乐乎了。
饶是如此,他也丝毫没放松给廉司南的中医理疗。
本来对于永明学会的各项事务,作为主席的李俊臣,是会定期向李国助提交报告的。
这其中肯定会有各个委员会主任的名单。
但李国助实在是忙的顾不上看,所以他才不知道林业委员会的现任主任是谁。
其实这个事他问李德还真就问对人了。
因为李俊臣要回家省亲,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必须有人代替他管理永明学会。
而这个代理主席,正是李德。
他本身也是经济学委员会的主任。
“是陈勋。”李德答后,又补充道,“他还兼任建筑工程委员会的主任。”
永明要塞目前只有一千多人,其中有学问有技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目前,在永明学会里,一人兼任两个委员会主任的现象并不少见。
甚至有的人还在兼任行政官,比如陈勋依然还是督造官,统管南海边地公司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
“嗯,目前也只有他最合适了。”
李国助毫不意外地说道,但马上又话锋一转,
“不过以他的经验,种植管理用材林没什么问题,至于建设山蚕场怕是还有些不够呀。”
李德歪头一笑,说道:
“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反正都是树木养护,就算有些区别,主要的东西肯定还是相通的。”
“小少爷只要把两者之间的区别给他讲清楚就行。”
“难道你还能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李国助想了想,点头道:“你说的对,那我现在就去找他,你们继续。”
永明学宫共有三层,一层有门厅和两个大会议厅,二层是各个委员会集体办公的地方,三层则是主席和各委员会主任的独立办公室。
所以要找陈勋,肯定得先去三层。
如果三层找不到,多半可以在二层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