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完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他便带着天文观测委员会的人上岸,
在沿岸多处地点观测月球相对于某些星座在天空中的角距离、方位角等角度信息,
及当地的大致纬度,并精确记录观测的具体时刻。
因为不同时刻从地球上特定地点观测,月球相对其他天体的视位置是不同的,
所以月球与这些参考天体的角距离变化,是计算经度的基本依据。
众人一直观测到晚上十点才返回船上休息。
第二天一早,李国助就起来带人丈量了雅兰河口西岸的土地,还测了东岸山体的高度。
测完后,他心里对雅兰堡的位置和尺寸就已经有了初步规划,
甚至还准备在东岸的山顶建一座碉堡,可以隔河对雅兰堡形成火力支援。
这是他从荷兰人在台湾建的热兰遮城那里得来的灵感。
在热兰遮城背靠的山丘上,有一座乌得勒支堡,居高临下地守护着热兰遮城。
尽管这座山上的碉堡后来成了郑成功攻克热兰遮城的突破口。
但李国助还是非常认可这种用山上的小碉堡守护山下要塞的防御布局。
做完这些测量后,李国助就下令船队起锚,驶出海藻湾。
绕过湾口东南角,船就算到了锡霍特山脉的东麓。
从此开始,一路沿岸向北航行,即可到达目的地。
不过当天航行到黄昏之时,李国助终于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就是帆船逆风航行得走“之”字形路线才能前进,这在航海上,叫做抢风。
风作用在帆上产生的压力差所形成的力并非完全与帆船航行方向一致,
但通过调整帆的角度,可以将这个力分解为一个推动帆船向前的分力和一个侧向分力。
侧向分力可以通过舵等部件的控制来平衡,使得帆船能在向前分力的作用下实现前行。
逆风航行时,由于风是从帆船的前方吹来,导致帆船无法直接朝着目标方向直线前进。
这时以“之”字形路线航行,就是一种调整向前分力的有效方法。
但这样行船的话,必然会使实际航程增加。
也是李国助航海实践太少,虽然跟着廉司南学了三年,还是太欠缺经验。
所以才会忽视了这么重要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他不知道戗风航行大致会增加多少航程。
想到黄昭作为少年舟师应该经验比较丰富,便问道:
“黄大哥,小弟请教你个事。”
“如果咱们一路都不得不抢风航行的话,大约会增加多少航程?”
“少则增加十之五六,多则增加一倍左右。”
黄昭不假思索地答道,并且解释起来,
“这主要取决于风向与航线的夹角大小。”
“夹角越大,‘之’字形路线就越曲折,航程增加得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