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阵隐隐约约的琴声从远处的薄雾中传来。
李国助的脚步不觉顿了一下,
但马上他又加快脚步,循声而去,想要快些找到琴声的源头。
随着持续的前行,琴声也越来越清晰,甚至李国助都能分辨出琴曲的名目了。
前世的他对古琴曲也很感兴趣,什么太古遗音、神奇秘谱,乃至现代音乐改编的古琴曲,
他基本都听过。
所以他很快就听出,那未知的琴手弹奏的是一曲《鸥鹭忘机》。
此曲最早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为宋代刘志方所作。
它取材于《列子?黄帝篇》中《好鸥鸟者》的寓言,
讲述了一个海上之人与海鸥亲近,当他心生捉海鸥的机心后,海鸥便不再与他亲近的故事。
“鸥鹭忘机”即来源于此,寓意忘却计较、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此曲旋律优美,主题鲜明,结构巧妙。
乐曲从按音开始入拍,表现鸥鹭翩飞,悠然自得,慢而不拖。
第一段主题鲜明,作为变奏“换头合尾”的“合尾”出现三次,
使乐曲在不断相似的重复模仿中更加突出主题。
第二段开始引入新主题,同样做三次换头合尾的变奏。
乐曲高潮部分开始从原速逐渐加急,将音乐推到最高潮,
而后在几个苍劲的低音顿音后,紧绷的情绪逐渐趋于平缓,
最终停于两个重复的仲吕宫调之上。
此曲指法细腻,运用滚拂、按音、泛音等多种指法,
如第一段以滚拂的手法将旋律引进来以弹奏成连音的形式,
展现出平静安详的海面,生动地描绘了鸥鹭翱翔于云水之间的画面。
在这座半岛之上弹奏,诚可谓是万分应景。
乐曲体现了道家“忘机”的思想,即忘却世俗的纷争、计较和巧诈,
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当人放下机心,心怀纯真,便能与万物亲近,
正如琴曲中所表达的人鸟共生、应无巧诈之心的意境。
它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劝喻人们莫生机心,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安宁。
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当人心起邪念,心存害人之心时,他人或异类也会立即感应,有所防备。
只可惜这首曲子比较短,李国助前世听管平湖弹奏的录音也不过是五分钟多一点。
从他隐隐约约听到琴声,到现在能听清已过去两三分钟,演奏明显已到了收尾阶段。
李国助不忍踩踏栈道的声音干扰琴音,于是放缓了脚步。
其他人见他如此,也都有样学样。
然而这样没走出几步,琴声就戛然而止了。
这不禁使他生出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因为那位琴手的琴艺着实高超,并不在管平湖之下,
而且还在琴音中寄托了一种独特的情愫,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模仿的。
虽然琴声已经停止,李国助却还是在缓慢地行走着,仿佛在期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