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行,怀揣着一颗热忱的心,为的是给咱村这朵金花寻个好归宿。男方家,非是等闲之辈,乃是镇上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家财万贯,却也是知书达理之家。我知您家丰衣足食,不为俗物所累,但古语有云:“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方能长久。”两家财力相当,实乃天作之合。
再说那公子哥儿,生得是一表人才,英姿飒爽,性格也是温文尔雅,唯一的心愿便是能觅得一位如花似玉、家世相当的伴侣。我私下里打量,咱家姑娘与他,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无论是才情还是家世,都相得益彰。因此,斗胆前来,想听听您二位的金玉良言,看看是否能为这段佳缘添上一份助力。
媒婆我虽话多,但字字句句皆是肺腑之言,还望静雅她娘能体谅我这份苦心,耐心听完,咱们再细细商议,为孩子们的幸福铺就一条坦途。”
媒婆的言辞犹如流水般顺畅,无丝毫滞涩,其专业素养之深,可见一斑。她穿梭于邻里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练就了这张巧舌如簧、能说会道的嘴,若非如此,何以担当这牵线搭桥的重任?
静雅之母,虽内心已泛起层层涟漪,不耐之情隐约可见,却仍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温婉与耐心,静听媒婆娓娓道来。她深知,礼数不可废,即便心有千千结,亦需以礼相待,方能彰显大家风范。
“这位可亲可敬的媒人姐姐,未及问您芳名,权且以姐妹相称,以表亲近。您方才所述之言,我字字句句皆入心田,深知婚姻之事,讲究门第相当,确是至理名言。然则,我家小女,正值青春韶华,豆蔻之年,犹如初绽之花,娇嫩欲滴,实不忍见其过早步入婚姻的殿堂,错失那无忧无虑、纯真烂漫的时光。作为母亲,我岂能轻易点头应允?故此,今日之事,我虽感激您的美意,却不得不婉言谢绝。望您海涵,他日若有机缘,再寻良缘,定当厚谢。”
静雅的母亲,言毕,身姿轻盈地站起,宛如春日里缓缓绽放的兰花,不经意间流露出不容置疑的温婉而坚定的力量。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柔和却坚定的光芒,轻轻抬手,指尖仿佛携带着春风,有请媒婆步入告别的序曲。媒婆见状,欲语还休,满腹未尽之言如同被春风拂过的柳絮,轻轻飘散,只余下满心的无奈与不甘。
然而,静雅的母亲已优雅地转身,对着一旁静候的佣人王嫂,以几乎细不可闻的温柔嗓音吩咐道:“王嫂,麻烦您了,请代为送客。”
这简短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第一缕阳光,温暖而不失庄重,瞬间填满了整个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王嫂闻言,立刻上前,步伐稳健而恭敬,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时间的节拍上。
而媒婆,此刻的脸色犹如秋日里熟透的紫茄子,混杂着尴尬、失落与几分不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送客之意,她只得勉强挤出一丝苦笑,缓缓站起身,心中五味杂陈,最终只能带着满心的遗憾,悻悻然地踏上了离去的路途,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长,显得格外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