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刘恒只能先让大家离开,他要自己一个人静静,好好想想。
刘恒将苏云和陈平留了下来,他知道两个人心里都有答案,只是不愿意说出来,得罪别人。
没了外人,苏云也不装了,“陛下,臣认为,国力永远都在发展,无论怎么发展,都很难达到大家的满意。
如今匈奴20万大军进犯,他们要的便是从中取得大利益,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些好处,就能让他们退走的。
如果不打一仗,让匈奴见识到汉朝的强盛,匈奴必然会狮子大开口;
况且汉匈之间矛盾已久,不是打两仗就能解决的了的问题,短时间内,和亲政策必然还是难以改变,不打服他们,我们又怎能在和亲中占据主动权呢?”
苏云自然知道后面汉武帝痛打匈奴的事情,对进攻匈奴有很大的热血,他实在不想放弃这么个好机会。
得到了云哥的建议,刘恒又转头看向陈平,希望他也出主意。
陈平一捋胡须,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打是必须要打的,是人家来进犯我们,不是我们去找人家的事情,我们出兵也是天经地义。
趁着现在朝中许多老将还在,一鼓作气将匈奴击败,不然等精通战事老将去世后,我大汉更难以和匈奴开战了。”
刘恒才20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自然是抵挡不了建功立业的诱惑,如今见陈平和苏云都赞同,刘恒也下定了决心。
“好!两位大人说的正合朕心,匈奴和汉朝恩怨已久,此时也该了结一下了。”说着,刘恒便招呼陈平拟诏。
“此次出战应该以谁为帅?又该以谁为将?带多少人呢?”
陈平和苏云对视一眼后,很默契的上前一步,异口同声的说道:“灌婴可谓帅,至于要领多少军队,陛下可与灌婴商议。”
如何统兵,又如何打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他二人确实不如灌婴在行。
“不!”刘恒伸出手,态度坚决的拒绝了二人的建议。
“我有一言,请两位大人静听。”
“我本来就是代王,如今匈奴大举入侵代国,我熟知前线情况,又身为皇帝,岂能龟缩在长安城中?
此次出征,我愿御驾亲征亲自挂帅,由灌婴为将总领大军30万,苏云为监军,陈平留在朝中辅佐太子总理朝政。”
这话可吓坏了两人,皇帝疯了不成?
刘恒不是刘邦,刘邦是连年在战场上征战的,统兵能力自然毋庸置疑,因此刘邦一朝几乎都是刘邦御驾亲征。
可刘恒从来没有领过兵,况且年轻气盛,这又是一场大战,又怎能亲自带兵御驾亲征?
苏云想到了明朝的某个御驾亲征的皇帝,也是这个年纪,也是同样的北方大敌。
“陛下不可啊,陛下从来没有领过大军,匈奴来势汹汹,战场之上局势又瞬息万变,可是很危险的啊!”
刘恒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似乎对击败匈奴胸有成竹,“匈奴人进犯代国,我身为代王,理应前往,况且我对代国熟悉,有我在,必能振奋士兵的士气。
苏太尉放心,又不上战争前线,就在后面指挥,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苏云是真的担心刘恒的安危,想要继续上前劝说,却被陈平拉住了。
陈平上前一步,躬身行了一礼,变换了原来忧郁的神色,笑道:“陛下御驾亲征可以,但陛下要任命灌婴为帅,战事上的决策都要听左丞相灌婴的,另外还要带上柴武、虫达这些开国老将。”
都是为了刘恒的安全,刘恒也退一步,答应了陈平的要求。
在经过朝中群臣商讨后,最后由刘恒拍板:
由陈平率领一众文臣辅佐太子处理朝政,灌婴为帅刘恒御驾亲征,柴武、虫达等人为大将,苏云为监军,率领30万大军北上支援代国,抵御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