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参加!但一定得注意安全!”
“放心吧!我会安排好的!”
挂断电话,徐荣便紧急联系童周,以及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做出加压测试前的一些必要指示。
第一,对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行再次核准!水立方的四周拥有大大小小几万个传感器,它们将监测脑联集团的高强度玻璃在超高水压之下会出现的各种细微形变,以提前预警或评估玻璃的安全可靠性!
第二,对水立方各个水密门的密封性要进行第二次核实!为了方便观测汞银水母,克隆培育实验室就是围绕水立方而建的。虽然脑联集团的高强度玻璃理论上能抗住万米水压,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在实验室和水立方之间建造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水密门。如果出现了一些不可预知的意外,这些水密门将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脑联集团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或财产损失。
第三,加压测试过程中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要做到绝对的清场!这是以防万一的保险举措,童周非常明白其必要性,已经给他手下的研究人员放假一周。
“那就开始吧!开始加压!先加压到二千五百米的水深压力。”
徐荣非常自信,有彪哥远程指挥,他也底气十足。
加压测试正式开始。
“一千五,二千米,二千五百米!以停止加压。”
“收集数据!”
数据传回全是正常稳定,徐荣悬着的心逐渐放下。魂石工程虽然规模巨大,尤其是为其加装的密封盖要做到绝对的密封其难度可见一斑。但,数据稳定正常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工程质量是多么的优秀可靠。不仅如此脑联集团的高强度玻璃也毫无形变,其强度亦可见一斑。
“第二次加压,加压到五千米……”徐荣再次指挥,再无顾忌。
……
魂石工程的加压测试同样万众瞩目。脑联集团真的是敢打敢冲,在第一天就直接干到了一万三千米的水深压力,一度让不少商界大佬都不可思议。
“如此急功近利真的不给自己留一点退路吗?”
相对于各大商界大佬的点评,网络舆论要积极正面很多,它们不乏有人研究过李彪非常明白李总的做事风格,他敢干就足以证明他有底气很自信。
事实也正是如此,水立方加压到一万三千米的水压,各项数据就是稳定正常毫无异议。脑联集团真的将深海环境搬到了陆地之上。
李彪又适时接到了徐荣打来的汇报电话。
“彪哥,加压测试已经完成,各项数据指标全部正常,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两个字,等和炒。”李彪回道。
“等多久?”徐荣问道。
“等五天!得确定长时间数据正常,才能保证工程稳定可靠。”
“明白。那炒什么?”
“炒市值、炒影响、炒热门、炒焦点、炒玻璃!”
闻言,徐荣嘴角上扬就明白了彪哥的意思。脑联集团的高强度玻璃抗住了一万三千米的水深压力,这就是最好的宣传数据。一旦宣传开来,那些曾经注资助力过魂石工程的合作方的股票,岂不是都将飞上天不成。
“彪哥,看来你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商人。”徐荣毫不吝啬夸赞彪哥的商业头脑,他身处一线却也没有彪哥看的长远透彻。
“炒吧!有消息再给我打电话。”
挂断电话,徐荣也是由衷佩服,经过这一波流量的加持和市场的认可,以及各大名企的背书,脑联集团的市值还不轻松达到万亿级别。
市场的认可程度在徐荣的估算范围之内,经过一番爆炒,脑联集团的市值在不少专业机构的专业评估之下都达到了万亿以上。尤其是脑联集团的玻璃业务,能抗住万米水压,它的价值和商业应用前景就不可限量。只可惜,脑联集团没有上市,各大企业或股民入局无门。
不过,网络上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声浪,几乎所有财经类的专业媒体,或类似频道的自媒体也都在猜测,那低调的李总会在什么时候携脑联集团上市集资。
徐荣也是兴奋,迫不及待的给彪哥打去电话寻求下一步指示。
“彪哥,咱们是要上市吗?材料我都准备好了,只等你下令了。”
“上市个毛,咱不上市。”
“那我们炒的意义何在呢?”徐荣无法理解:“彪哥,一旦错过这个风口,市值可能就要降了。”
“不上市!我有自己的想法。”顿了顿,李彪颇为神秘的又道:“你发布公告,以魂石工程的后续工程建设作为由头集资,看看有多少名企愿意和我们合作。尽快给我个数据,我要看看能集多少钱出来。对了,不要外资!没有实力的小厂也不要。”
“还有门槛呢?”徐荣眉头紧皱更加纳闷:“彪哥,为什么还要以这种方式集资呢?”
“不该问的你不要问,我自然有我的打算,尽快给我个数据!”
挂断电话,徐荣越想越是纳闷,他很了解彪哥。不要外资是他一贯的原则,不要小厂的注资想必也是害怕亏损而让对方伤筋动骨,名企大厂的抗压能力显然要强过小厂很多。
如此一想,徐荣不禁嘀咕:“难道彪哥还有其他大项目要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