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硬科幻:背离神者,弑神演义 > 第66章 龙江行动4

第66章 龙江行动4

宽阔的礼宾室里,深海栋梁独自站在舷窗边上,这里是龙江五号上最高的地方,他站在这里,就如同站在金字塔的顶端,通过四面通透的玻璃可看到黑暗深邃的大海。

深海,深海。

自从被赋予这个代号。他就仿佛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似乎他的使命也确实如此,无论是‘神引工程’中的贡银水母,还是即将要去的龙江海域,都与深海密切相关。

曾经,深海也曾好奇的问过老栋梁,为什么给自己代号深海,是因为深海不可理解吗?他必须永远潜伏在大洋深处保持神秘吗?

老栋梁浅笑一声,用颤抖的手指指向了桌上的海图。他手指的海面黑暗深邃,正是龙江海域。深海,深海,龙江海域一万八千米的水深,被称为地球之痕,确实够深够深。

“因为这里,我喜欢称它为深海,而你的工作重点就在龙江海域。”老栋梁纠正了他。

“那里到底有什么?”深海也曾不解的问道。

老栋梁莞尔一笑,语重心长:“那里有未来!”

而现在,未来就近在咫尺,深海栋梁势在必得。

咚咚咚……

“栋梁,睡了吗?”

这时,深海栋梁委员会里的王少将敲响了房门。这是上级指派给深海栋梁的副官,两人搭档多年,又年纪相仿,早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睡不着,你进来吧。”

“栋梁,首长已经到达前线,他派人给你送来了一点茶叶,并提醒你用滚水热泡,一次捏三四片就行,别放太多。”

“我知道了,放下吧。”深海点了点头:“老王你坐。”便打开了茶叶的包装。

茶叶分量不少应该有一两百克,每一枚茶叶都金灿灿的像极了金店里的足金小吊坠。深海以为回去之后才能品到这所谓金茶,没想到有人直接送到了这里。

“老王,拖曳船队现在到什么位置了?”

“明天这个时候差不多就能到达预定位置了。”

“船上的船员没有情绪吧?”

王少将闻言淡然一笑,他知道深海栋梁的意思,都是从那个经历过来的,自然知道拖曳船上的船员会拥有怎样的心理落差。

那些拖曳船上的船员都乃万中无一的精英天才,在未来必然将是我海军中的中流砥柱。现在他们都很年轻,在院校苦修数年,本以为会真的接触或碰到现役装备,却在拖曳船上做起了船员,在心理上有所落差也可以理解。

“栋梁,请相信我们的指战员,他们会安抚他们的情绪。”

“我希望他们能不带情绪操作我的拖曳船。”

“您放心,他们会坚决完成任务的。”

咕噜咕噜……

这时,电炉里的水烧开了,王少将提来水壶,将滚烫的开水浇进放好茶叶的茶盅之中,金灿的茶叶在沸水中上下浮动,一如在大洋上孤身前行的龙江。

龙江五号足够大,此次出海也是瞅准了海洋平静期,在大洋上航行几乎感受不到晃动。

待水温降下,深海举起一杯茶汤递到了王少将手中。

“这东西效果似乎挺好的,尝尝……”

“是挺香的。”

“走的时候拿一半走。”

“那我肯定不客气了。”

“对了,首长在航母上吃的习惯吗?他好像一直喜欢清淡饮食。”

“问题不大,航母上也有清淡的食物。”

“我从家带来了一些咸菜,我妈亲手腌制的,你给首长送点过去吧。”

“行。”

……

2029年2月13号就在盛国春节那天,拖曳船队到达了预定位置,所有船只下锚驻泊。深海栋梁体恤拖曳船上那群第一次远洋出海的新兵蛋子,愿意给他们放假一天,他们可以在拖曳船的甲板上野餐过节,也可以打个电话回去报报平安,但所处的位置和出海执行任务的事宜要严格保密,所有船只上的船员都严格遵守。

夜深了,那群新兵蛋子还在甲板上狂欢,一共七十五艘拖曳船张灯结彩连成一片,宛如一片海上城市。

这些拖曳船都长125米,宽18米,排水量达到了5600吨。上层建筑只有五米左右分两层,吃水深度却高达12.18米,如此设计充分考虑了抗风浪和抗倾覆的因素,远远望去就如同浮在海面上的铁王八,设计原理参考了公园里的碰碰船。在初期就曾试验过,这种设计的船体,无论怎么造都毫无倾覆的风险。

因为它们的设计用途很单一,船员配置也不需要太多,加上船长一共也就三十四人。别看这些拖曳船体格都不算很大,但每一艘都动力惊人,设计指标是以单一一艘拖拽20万吨的重载邮轮设计的。拖曳船上的船长都乃现役海军少校,他们虽然都不知道任务目标,但根据经验都很清楚,如此之多的拖曳船集结龙江深海任务必然不会简单。

呜……

这时,一声汽笛震动寰宇打破了甲板上的喧嚣,远远望去一座大山缓缓靠近,那是龙江五号。

所有的船员瞬间肃穆,在甲板上整齐列队,接受栋梁的检阅。

“时候差不多了,回去休息,明天让孩子们睡个懒觉,下午等我指示。”

深海栋梁的声音准确无误的传到了每一位船长的耳朵里,他们开始有序的收拾垃圾,整理餐具,喧闹的大洋深处很快便回归平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农村爱情故事1量子仙宗末日孤途:破晓之战四合院:我何雨柱,功成名就龙珠:我雅木茶不打酱油绝美御兽师每天都在发癫开狂暴快穿:工具人翻身讨老婆星网争春秋硬科幻:背离神者,弑神演义从零开始的太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