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华》
李轩
天下风云起波澜,英才辈出领风骚。
江山如画心犹阔,岁月如歌梦未遥。
烽火连天征战急,苍生血泪染征袍。
愿得长风破浪去,平定天下护安宁。
众人纷纷被李轩的气势所感染,“这位学生出自哪座学院,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的诗词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展现了他对天下苍生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憧憬。
顾凌霄和陆书剑等大人也对李轩的才华表示了高度的赞赏。认为李轩和付明轩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的出现为翰林书院乃至整个朝廷都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最后就剩下学宫莫文婧、翰林书院的柳如烟和那白安秋了。
“这女子是谁,明明样貌不算绝世,但为何令人着迷。”
“竟然还有这般书香气浓厚的奇女子,为何我之前未曾发现。”
……
那些学院弟子还是王孙公子,从一进来就把注意力都关注在柳如烟身上,自然没注意到墨文婧的存在。
首次亮相学院大会的墨文婧,轻轻挥毫,一首诗词便跃然纸上。她的诗词如同一缕清风,轻轻拂过人们的心田,让人陶醉其中。
众人屏息以待,期待着这位奇女子能带来怎样的惊喜。当她的诗词作罢,整个会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无题》
江山如画英雄志,风月无边壮士怀。
烽火连天征战急,苍生血泪染征衣。
娇儿倚门声声唤,慈母垂泪心戚戚。
夫婿不归何日还?相思成疾梦难续。
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赞叹声。天下才子不禁感叹,“我等不如一女子。”
墨文婧的诗词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她的诗词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天下多年以来的征战和家中老母妻儿的期盼。
“不曾想到,学宫十三弟子莫文婧,文笔尽然如此出众。”李长卿的声音中充满了赞叹。
“陆先生教育得好,你们学宫有此才女,我顾凌霄佩服,巾帼不让须眉。”顾凌霄开口说道,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真诚与敬意。他的话语,不仅是对莫文婧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学宫的赞誉,“不愧是陛下亲封天下第一书院。”
这也是今天白安秋听到最舒服的一句话。
夸赞学宫比夸他自己还高兴。
在顾凌霄的话语中,会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如今,就只剩下天元学宫和翰林书院各一名学子未曾交卷了。
众人的诗作如同繁星点点,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在这光芒之中,翰林书院的第一才女柳如烟,终于缓缓站起身,她的动作带着一种从容不迫的优雅,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她的目光在众人脸上轻轻扫过,带着一种深不可测的睿智。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的身上,期待着她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
柳如烟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仿佛在寻找灵感的踪迹。她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笔杆,感受着那熟悉的质感,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自信。
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眼中已经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她拿起笔,毫不犹豫地在纸上挥洒起来。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每一划都透露出独特的韵味。
随着柳如烟笔下的文字逐渐成形,一股强烈的气势从纸上散发出来,仿佛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正在悄然觉醒,要将整个校场都笼罩在其中。众人不禁为之侧目,惊叹声此起彼伏。
如果说付明轩的诗卷是书生才气,李轩的是浩瀚气势,墨文婧的是墨香文韵,那此时的柳如烟则是一股惊人的“天地共鸣”。
柳如烟的笔锋如龙蛇舞动,每一个字都如同天地间最璀璨的星辰,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她的文字中蕴含着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囊括其中。
白安秋看着这一幕,眼中闪烁着惊讶与欣赏。他深知,柳如烟所展现出的“天地共鸣”绝非寻常人所能及。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文学境界,是对天地万物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学宫的几位先生和当世大儒外,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
“她居然,能引发天地共鸣。”白安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地颤抖,这是他对柳如烟的极高赞誉。他知道,柳如烟的文学造诣已经超越了常人太多太多,达到了一个自己认知的全新高度。
随着她最后一个字的落下,柳如烟轻轻放下笔,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平静。但那股惊人的气势仍旧在空气中弥漫,久久不散。众人还沉浸在那股气势之中,久久不能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