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惠王坐在御书房中,御案上堆积着如山的奏折。
当他的目光落在淮王景寰的请安折子上时,神色顿时一紧。他微微皱起眉头,拿起折子,仔细阅读起来。
陛下万安:
臣弟淮王景寰,敬叩圣躬。自臣就藩云城以来,无日不感念陛下隆恩,兢兢业业,守土安民。
近日,云城淮王府中忽遭刺客夜袭,臣弟虽有侍卫拼死护佑,然仍身负重伤,幸得上天垂怜,暂保性命无虞。
臣弟心惊胆战,深感自身护卫之责重大,亦愧疚于未能妥善守护封地安宁,有负皇兄重托。近日,臣弟伤口难愈,拜访名医无数,奈何见效甚微。想求一份恩典,前往京城医治,望皇兄允准。
臣弟亦遥念皇兄圣体康泰,江山稳固。每思及皇兄宵衣旰食,操劳国事,臣弟心中既敬且忧。愿皇兄保重龙体,以保我朝万世之基。
臣弟身在云城,心向皇兄,唯盼皇兄圣鉴,赐予臣弟指引与护佑。
淮王景寰谨奏。
景惠帝的脸上渐渐浮现出担忧之色。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折子的边缘,喃喃自语道“:淮王竟遇此凶险之事,朕这弟弟也着实受苦了。”
这时,高公公悄然走近,轻声问道:“皇上,可是有何烦心之事?”
景惠帝微微叹息,将折子递给高公公:“你看看,淮王在云城遇刺,身负重伤,请求进京医治。”
高公公接过折子,快速浏览后,说道:“皇上,这淮王遇刺,实乃大事。那皇上您打算如何处置呢?”
景惠帝站起身来,在书房中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淮王乃朕之胞弟,如今身受重伤,自然应当准许他进京医治。”
“皇上仁厚,淮王爷若得知皇上恩准,必定感激涕零。只是如今淮王爷身负重伤,云城与京城亦相隔千里之遥。这一路上,可得确保淮王爷的安全啊。”
景惠帝停下脚步,目光深邃:“朕自会安排妥当。传朕旨意,御林军中拨出一千精锐骑兵,由罗将军带领,前往云城迎接淮王进京医治,务必确保淮王途中安全无虞。”
高公公连忙应道:“老奴这就去安排。”
一千精锐御林军骑兵匆匆忙忙地出城,京城百姓顿时议论纷纷。
“这是发生了何事?怎的如此多的御林军出城去了?”一个卖菜的老汉满脸疑惑地问道。
旁边的一位书生模样的人摇着扇子思索片刻后说道:“莫不是有什么紧急军情?可也没听说边疆有战事啊。”
“说不定是哪位王公贵族出了事呢。”一位妇人猜测道。
“王公贵族出事也不至于出动这么多御林军吧。”有人反驳道。
“哎呀,不管是因为啥,这肯定是出了大事了。”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说。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种猜测层出不穷,却始终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