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下混乱之际,倾尽全部,率本部南下同张献忠的大西军以及明军激战湖广,先后占领襄阳、武昌,最后与张献忠决战于入川要冲荆州府,在那里杀败大西军,斩杀张献忠,西宁郡王先祖率残部逃奔南明朝廷。
在这以后齐国公与西宁郡王先祖对峙武昌,襄阳侯守南阳、襄阳,太祖及缮国公等将入川定蜀,才有了如今的天下基业,这过程前后用时不过九个月,是兵贵神速的典范。
缮国公之所以对师祖修的史书极为不满,是因为初稿中对明亡的总结都追溯到万历皇帝了,以至于作为武人典范、喜好戏曲传奇小说的齐国公在朝堂上戏称,若是明亡可追溯至万历,那干嘛不直接写明亡,亡于洪武?”
黛玉已经说不出话来,这是深居闺阁、只读书、识得家常的女儿家从未听过的,也没人讲给她们听。
“这话犯了大忌,只不过犯错的不是说出此话的齐国公,而是师祖。
缮国公更是直接当着满朝文武讲,天下不是一个崇祯皇帝可以毁掉的,他够不够资格做皇帝另说,可至少他死在了一棵歪脖子树上,到死还是一个皇帝!而某些人食得明禄,报得清君,到头始终为个官字。
缮国公口中的某些人正是师祖所不愿谈起的。当时写玉兰比较有名的吴伟业如今名声不显,士人不愿谈他。他的玉兰诗是这样写的:
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
纷纷桃李枝,用事能几时。
我亦有幽怨,期君装点之。
缮国公的言论传回江南,他听到后,当夜自尽而死,留下遗言:请曝尸荒野,以赎罪孽。
他自尽后,南北自尽而死之人不可胜数。罪魁祸首的钱谦益在江南百姓的谩骂中投湖自尽,可是死后人们却把他的尸体从湖中打捞出来,丢在钱家家门前,说他不配死于此湖,脏了水,怕人喝了生出贱骨来。
而钱家人根本不敢领尸,我祖父说当时钱家门前至少有上万人,只怕大门一开,钱家就灰飞烟灭了。尸体就那样曝在阳光下足足月余,每日都有人在门前叫骂。
原因很简单,钱谦益太有名。太祖复江南,在金陵城外接受江南官员的归降,看到人群中的钱谦益,用手中马鞭指了指秦淮河,问道,“此水凉乎?”
钱谦益当日脱去官服,闭门在家请罪。
而吴伟业与钱谦益以及另外一人曾被称作‘江左三大家’,三人都做过明朝的官、也做过后金的官。
万历之后前明士人的咏物诗有多兴盛,本朝的咏物诗就有多衰败。”
卫恙讲到这里已经脱离了本意,不过是由情而生,感慨万千。
“玉儿,你看为师我,讲着讲着脱了壳,又沉重起来了。
可是讲到这里,不为别的,人的本心最重要,伤春悲秋,忧人忧己是伤己而误人。
你父亲为你请蒙师、你琏二哥哥找我为你授学,不是对你有多高的期许,也不是要你为他们而活,而是你要为自己而活。
这世上没有谁能庇护谁一辈子。
宝玉的事情我听说了,这是一道坎,成败都看他自己,你再是心忧挂念,也是徒劳。”
卫恙进京教书,贾琏为他在后街安排了一套小院子,后街的那些贾家人,再难听的话都有,再八卦的事都传。
住久了,他就发觉这贾府就是个四面漏风的大窟窿,贾琏都未必补的上。
丘上野草,随风随火,不随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