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我做好了离开吉利的时候,接到了原来南京盛唐文化传媒公司的唐总来电话,她知道我人在北京吉利大学,所以让我陪她去国家历史博物馆即现在的国家博物馆,主要是看看博物馆的权威复制品有没有新的发行!她还是想代理销售,唐总的关系是原来的曾任过历史博物馆的一位退休副馆长,现在的复制品就是由这位馆长负责开发的!
我应约赶去了博物馆和唐总等人见了面,该老馆长也姓郭原来是本家啊!老馆长说他是正宗山西人,是郭子仪嫡系第十六代子嗣,老人家为人很亲和有一股文人大家风范!
与唐总一起来的还有原来的两个同事,臧总监和一个张女士,我们彼此问了好交流了一些别后的各自情况,原来他们二人是跟着唐总辗转了搬迁两三个地方了!现在最终落根在无锡江阴唐总的家乡了!据说是唐总丈夫加油站生意遇到了一些问题,是合伙人产权和土地归属纠纷……
这次来北京是受老馆长邀请来洽谈一些新的业务,和结算之前的十二生肖的账目的!她约我主要是以前我们在南京相处还可以,知道我在北京就顺便让我来博物馆见识一下……
我就谦逊的向老馆长咨询有关十二生肖的历史渊源……
老馆长就带着我们去收藏着十二生肖藏品的馆室参观了解了……
老馆长边带着我们参观边介绍着: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像,又称圆明园兽首铜像,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曾是圆明园海晏堂喷泉的一部分,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兽首雕像被砍下兽首,抢夺至海外。
直至现在还有一大部分十二生肖还下落不明。
原来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曾坐落于海晏堂楼前,在海晏堂楼前的南北两岸共设有石台12座,南岸、北岸各有6座石台。台上分别坐着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兽头雕像。其中,南岸的石台形象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的石台形象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其身体内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就会从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口中喷水,正午时分,代表午时的马首会率先喷水,随后其他11 个生肖兽首再一起喷水,十二生肖像同时涌射喷泉,俗称“水力钟”。青铜雕像高 50 公分,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可惜的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连同大量艺术精品、宫廷典藏被抢劫至海外。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没有任何关于十二生肖兽首的消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几尊铜像才陆续现世,出现在拍卖会上。截至2023年10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七尊铜像已回归祖国,龙首曾疑似现身,蛇羊鸡狗兽首仍下落不明。
这也是我们的国耻啊!老馆长感叹道。
2023年10月,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在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这也得感谢好多爱国人士的一片热忱拳拳爱国心啊!
接着老馆长为我们讲解十二生肖的由来……
乾隆十二年(1747)的某天,乾隆在观赏西洋图画时看见图中绘制有西洋水法样式,于是就让郎世宁说明解读,听完郎世宁的解读后,乾隆对西洋水法样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想找西洋能人修筑。就这样蒋友仁被引见,告知乾隆可以借助书本,带领工匠制造出喷泉。
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认为采用裸女形象作为雕塑并作观赏用途,这有背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所以勒令其重新设计。郎世宁服从了乾隆皇帝的指示,在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民俗文化后,决定采用十二生肖的坐像来代替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物!
圆明园生肖铜像不同于传统中国文物的造型艺术,铜像通过一些细小的特征反映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不同的艺术特色,例如对耳朵、犄角、鼻孔以及线刻等在整个造型的细节塑造上。十二生肖兽首中的猴兽首耳轮廓的雕饰形似人耳,但耳洞部分用一缕猴毛遮挡,仅作为单纯的装饰效果,采取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写意手法。而生肖中牛兽首的耳朵则采取了写实的雕塑手段,耳朵大致呈现为半圆形月牙的形象,有一定的深度,耳朵的形象清晰且整齐。
这也是古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典范啊!老馆长感叹到!
圆明园生肖铜像所用材质为红铜,不同于玉器、石材、青铜的打磨,红铜的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圆明园生肖铜像不仅体现了清代对于红铜铸造技术的提升,也对于当下多元化的当代艺术在创作过程中的材质选取与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