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到达双沟后,就有当地双沟镇镇政府的有关人员在等着:
张局好!好长时间没来双沟了吧!各位老板好!今天由我来带着你们逛逛我们充满美的大双沟~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充满灵气的小姑娘!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双沟的一些景点特色,等逛完景点后中午陪着各位品尝我们双沟的美味佳肴和双沟美酒!
女孩子笑容满面带着青春的活力。
我们先去望淮楼吧~
望淮楼是双沟镇名胜古迹之一,约有30余年的年历史。据洪河志合志》记载,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水漫泗州洪河志治曾移临淮,后来,州守王如玖考察到双沟地扼淮湖,居中控驭,河面既阔,支港畅流,亦无雍塞冲突之患,又将州署移至双沟。由于泗州连连水灾,财力有限,只好把双沟的二圣宫作为州署的办公场所。翌年谷雨时节(4月20日),下令拨白银,在双沟东山顶上建了一幢砖木结构的2层小楼,整体高6.8米,占地面积20平方米,底层为封闭式,楼梯在室内绕中轴而上。上层为框架结构的六角凉亭,周围木制护栏,拼成“金钱眼”镶嵌案镶嵌中,敞开式观望台寓意:眺望淮水、风调雨顺、泗州太镶嵌镶嵌物阜民丰。楼的横楣上方悬挂着“望淮楼”字样的匾额,是由明宗室宁王朱权后裔,清朝书画大师朱耷所书。楼顶飞檐翘壁,美观大方。这也是双沟地区唯一一幢仿江南风格建造的标志性建筑。在晴好天气下,登楼远望,五河的浮山、盱眙第一山均清晰可见,淮河两岸的风光和双沟街景也一览无余。
该楼的主要用途是观水文测天气,随时监测淮水潮起潮落,研判天气变化,制定防洪方案,位置又临淮河边,所以称之为“望淮楼”。
当我们登临望淮楼上,站在观测口远眺望去:
青山绿水一线天,红瓦青砖人间美;酒香飘逸醉心意,望淮楼上我是谁?
我随意顺口溜了一首小诗!
接着去了报恩寺遗址~
报恩寺占地50多亩。从南宋建寺到日本强盗血洗双沟镇,800年金炉香火不断。这座名刹为大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完颜宗弼)所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中秋之夜被日本侵略军所部烧毁,历经磨难遗下一部金刚经,“文化大革命”期间亦化作飞灰。
这真是:报恩寺本留报恩,哪知被人毁成尘?世上谁识好坏人,最终都是一座坟!
站在遗址上我陷入沉思中……
很快我们就到了“下草湾“古人类遗址,这个前天曾在博物馆里见识过了一些文物和介绍!
“下草湾“古人类遗址位于双沟镇区东南8千米处的下草湾引河东岸,是发现的发现的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2002年被宿迁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姑娘介绍说。
我们看到了被考古发掘挖出来的在地表下面的古人的生活遗痕迹……
面对这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土坑洞,关系是要去悟去思考去想象穿越到那个时代……
接着我们又去了醉猿化石遗址~
双沟醉猿化石的发现见证了1800万年前的双沟地区生物演化的进程,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考古价值。
和东山头遗址~
东山头遗址位于镇东约500米,淮河北岸,面积1.8万平方米,地面散见红烧土。出土遗物有红砂陶扁耳斧、圆柱状鼎足、混质挂红衣尊形器、口沿穿孔石斧等,属新石器时代。
以及施马庄遗址~
施马庄遗址位于镇东约3千米处,施马庄西南,淮河南岸,面积约1800平方米,地面散见红烧土。磨制成磨制成磨制成长条形石斧,鼎残片等。属新石器时代。
从以上的几个古老而又久远的古人遗址来看,古泗洪古双沟真正是古得名符其实,应该为泗洪人双沟人点一个大大的赞!
你们的祖先太太太那个厉害了!因为他们在数万年前就生活在这里了……
用伟人的话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希望你们泗洪双沟人永远的只争朝夕,永创辉煌!
下面我们又去参观了近代的一些景点~
泗南县政府旧址民国二磨制磨制成(1940年)5月,泗南县民主政府在双沟镇罗岗成立,其旧址位于双沟镇北郊5公里处罗岗村汤扜庄。
“五七干校”旧址位于双沟镇小农场,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国营农场。1969年4月,为落实毛泽东同志“五七指示“精神,泗洪县委在此设立泗洪县“五七干校”。是苏北地区保存较完好、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文革”建筑群。曾经有约一千多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在此劳动学习。
2013年5月经泗洪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为县干干物干,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和保存价值。有展厅11间,有当时生产生活用品以及《伟人语录》、伟人像章、有关音像制品等300多件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