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家一致决定——这一批先做背带裤!
然后,大裁缝何雨水,带着院子里的田婶等村民家属,一起弄起了工装背带裤。
按照165-185两个尺码做,长了就把裤腿卷一卷打个扁,短了就把背带长度放一放,瘦子就把皮带给穿上——万用,百搭!
胸前大口袋的右上角还用黄线缝制着“平安新村”的几个字样,一看就是统一制服的样子。
何雨水中午眯了个觉,差不多到了傍晚继续起来做衣服,而白天的时候几个妹子和娄晓娥一起去逛了成衣店与供销社,各种颜色的棉袜和鞋子都买了几双,特别是杨晓蜜和热巴,总穿个黄胶鞋上学……那鞋都破了。
衣服则是在花园子里烫了烫(搪瓷缸子里用热水当做熨斗,或者丢几颗烧红的炭放进去当熨斗,劳动人民有的是方法),然后再重新漂洗一遍晾晒起来。
小白鞋没有,但是有黑色的老北京布鞋,配仿牛仔7分裙刚好合适,还买了小圆头皮鞋,和几双新的黄胶鞋——没办法,这个年代就只有这种鞋子,“千鞋一样”。
————————————————
周一上学的时候,方平安是穿着背带裤去送几位妹子上学,杨晓蜜和热巴都是穿的背带裤,而何雨水选的是7分裙——大裁缝自己不选衣服那还有天理吗?
然后几女去了学校,引起了一片羡慕,特别是于海棠冲到了三女的面前惊讶的说道:“雨水,这就是你周六做的那个衣服?真做出来了?!”
何雨水洋洋得意的还转了一圈给于海棠展示着:“怎么样,好看不!”
于海棠眼睛里面都要冒火花了,她看了看何雨水的裙子,又看了看杨晓蜜和热巴的工装裤,都想要怎么办?
“雨水——要不你也给我做一件吧,你这衣服也太好看了。”
要是以前嘛,何雨水倒也会有点为难,但现在却是已经完全接受了新村的那一套规则——多劳多得,等价交换。
“做衣服?行啊,你准备好布料,然后工费是……村里一件给我算了10个工分,按照新村的标准可以换1块钱的平价物资,也就是约等于市价的1.7斤肉或者8斤米……”
“海棠,你把布料和粮食准备好,我周末就帮你做。”
于海棠愣住了:“啊?还要我自备布料和粮食?村里不是有的是吗?”
“你既然能做,就送一件给我呗,咱们可是这么多年的好姐妹啊!”
“你也知道是村里的啊,那是公家的,又不是我的?”
“就算是我的,那也得花钱和布票吧?我还得花时间,这可不是请你吃顿饭那么简单啊?我也还在上学,你多少也得考虑一下会不会影响到我学习吧?”何雨水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于海棠,你多大的脸说出要我免费帮你做衣服的这种话啊?
她突然想起来了,实际上在95号院里,一大爷,聋老太,贾家经常说这种类型的话——别人有,就应该拿出来分享,人不应该那么自私,应该考虑到集体,应该互相帮助如何如何……
跟现在的于海棠一模一样,应该说于海棠的思维模式越来越像95号院子的那一批人。
以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最近跟新村的人混多了以后,越来越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
如果不是多劳多得的话,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我的就是我的,我给你你可以拿,我不给你不能抢。
等价交换公平交易,天经地义。
不知不觉之间,何雨水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是一个“新村人”了。
这样到底是好还是坏?
不想了,方平安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