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夫像是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也没想着要林元平的回答,自顾自地就往前走着。
林元平最终选择听从杨大夫的,做个“孩童”,那不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吗?
终于是将困惑了他多天的事情问出了口。
“师父,我想不通。你为什么要免费为那些老人家看诊。”
“天气寒冷,您的年纪又大了。您这相当于是冒着自己生病的危险来给他们治病。”
“您到底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既吃力,又不讨好,也赚不到钱。”
不讨好,是有些老人家确实被诊断出了疾病。
但是家里的子女不愿意出钱买药给老人家看病,就会抱怨杨大夫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老人年纪大了,干不动活儿,就只能靠家里养着。
已经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了。
再加上老人身体差,三五不时的就会生病。
久而久之,很多子女就会选择让老人自生自灭,不会再为他们请大夫看病。
甚至心里头,巴不得老人家尽快去世,好给家里头少点负担。
杨大夫这不请自来的大夫,可不就不受这种老人家里的子女欢迎了。
毕竟,开了方子,他们就得花钱买药。
要是不花钱买药的话,就会被邻里街坊的说三道四,明里暗里地骂他们不孝顺。
他们就只好把火气撒到了杨大夫的身上。
这种情景,几乎每看完一个村子的老人,就会出现那么个一两次拎不清的子女对杨大夫发脾气。
当然杨大夫也不是好脾气的。
看诊完毕,方子写下,交到老人手里。
反复叮嘱完之后,直接提起药箱走人。
丝毫不会拿正眼看一眼老人那些口出恶言的不孝子女。
即便如此,小小少年心性的林元平还是被这种人气的不轻。
人怎么可以没良心到这种地步?
就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想弃之不顾,让他们生着病自生自灭。
那还叫人吗?
杨大夫听到了林元平的问话,却没有着急回答。
他们已经到达了下一家老人的家门口。
这些村子里,那些家里有老人走不动路的,身上经常有些病痛在身的,杨大夫似乎都已经熟记于心。
就连每个老人家里的位置,家中有几口人都了然于胸。
关于林元平的问题,他想眼前的这家人,应该能给出他答案。
林元平见杨大夫没有回答的意思,就也就只好再次将自己内心的疑惑跟不解压下,上前去敲了敲院子门。
“谁呀?”院子里有一声粗壮的男声传来。
林元平大着声音,将他们的身份和来意报上。
怕他们在屋子里听不清,林元平还喊了两三遍。
直到屋里的人声再次传来,“来啦!来啦!杨大夫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