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先生他这人生起气、撒起泼来是真的敢拿大炮轰人的,就连大先生和二先生都拿他没办法,其他人敢说他,一个耳光拍不下去,那十个耳光总能拍下去吧。
另一边的秀秀和倪九华提前去制衣厂踩点,京城制衣厂是京城纺织厂的子工厂,厂长和书记都陪在他们身边。
听倪九华说,制衣厂的厂长陈叔勤在成为厂长之前是先进工人,他除了抓生产和纪律外,还经常参与到车间的工作,是一个真正为工作做表率的好厂长。
秀秀若有所思,原来如此啊?
她还以为厂长大小是个领导,也爱摆官腔和架子呢,看来电视剧也不能多信。
所以她见到陈叔勤的时候很认真的观察了一下,陈叔勤是一个中年圆润大叔,个子不高170左右,圆乎乎的,笑起来很开朗和蔼。
单看过往工人对他打招呼,他一一笑着回应也能看出来,他这个厂长没架子,让秀秀很有好感。
陈叔勤带着秀秀和倪九华到成衣车间,给他们看要给外访团展示的衣服。
制衣厂的规格不大,只有几百来个工人,从开厂至今,做的最大批量的衣服就是各个兄弟厂的工衣,至于其他的衣服,华国的百姓都会自己做,哪怕是手脚笨点、针线粗糙也不多买成衣。
而且流水线的衣服和手工坊很不一样,款式单一、质量也一般,崇尚时尚的外国人是不可能买单的。
即便他们的人力和原料都便宜,秀秀原本只想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看到陈叔勤和书记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一心想着为国家争取外汇的话语,秀秀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上边不重视衣商外访团,是因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秀秀大逆不道的想着。
“不知道二位领导能不能听我一言?”秀秀道。
“当然可以,要是你这个读书人能给咱们提提意见就更好了。”陈叔勤乐呵呵道。
秀秀拿着一件棉麻上衣道:“如果这一批是样品的话,外访团可能不会买单。”
陈叔勤心里一咯噔,紧张的问道:“为什么?咱们的衣服挺好的呀,工人都说没见过那么漂亮的衣服呢。”
“首先布的质量我们不说,就是这款式,完全不符合外国人的审美和标准。”秀秀毫不留情道。
陈叔勤还想为自己的衣服辩驳两句的时候,倪九华就接话道:“我这大侄女是在沪市长大的,见过不少外国人,对这方面很有研究,你们不妨听一听她的意见。”
陈叔勤闻言定了定心,和书记对视了一眼后便说:“愿闻其详。”
“外访团的本质,我们自己心里也清楚,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咱们家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工艺技术,质量的问题不谈,一分钱一分货,但是这个款式,我平心而论,实在不符合外国人的主流审美。”
“国外是……走资主义,和咱们质朴、追求返璞归真,极致简单的人民不一样,他们崇尚自由,不论是人身自由、精神自由还是审美自由,所以咱们的款式最好变一变。”
陈叔勤挠了挠自己的小脑袋瓜,脸色莫名的问道:“你的意思是……外国人喜欢北省大红花?”
秀秀摇头,沉思片刻后。
“我有一个创新的想法,虽然不一定会成功,但足够吸引并且对外国人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