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也没用,以孟浩然现在的意气风发和自信,他自己是绝对不相信明年自己会落地不中的。
但是那句‘不才明主弃’一定要提醒!
其实孟浩然生性是洒脱的,但这种洒脱跟另一位诗仙又不同。那位诗仙已然超脱绝不是凡人能比的。
比如同样不得志,那位诗仙仗剑走天下,快意江湖。可是孟浩然却是选择了隐居!
孟浩然的洒脱更像是普通人的洒脱一样。那就是不管是如何洒脱,一旦碰壁多了就会有一丝心灰意冷之感,然后消极的自嘲。
同样是清高,那位诗仙清高高傲的骨子里,而普通人则是高傲在脸上而已。
就是那种高傲是给外人看的,更像一种小抱怨。在抱怨的同时却是为了让人注意到自己,发觉自己的才华。这一点在孟浩然个别的几首诗里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那首触怒了皇帝李隆基的《岁暮归南山》就是孟浩然在科考不中之后发牢骚写下的,结果见皇帝面的时候手一滑给念出来了。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诗表面上好像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其实是自己的才不为世用之情。
这其实就是大多数书生骨子里的矫情。都觉得自己明明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觉得居庙堂之高的那些大佬们都没有眼光。
但其实大多言过其实,其中真正像孟浩然这样才情的少之又少,多是没什么真本事瞎抱怨罢了。
不管怎么说,相比之下,另一位诗仙绝对不会写这种消极自嘲的诗。
“浩然兄,以浩然兄你的才华,他日名扬天下是早晚的事情。”马小年说道,但是接着话题稍微一转。“不过浩然兄你一提科考,我倒是想起了想起了上元年间高宗皇帝时期的一个书生参加科考的故事,前年我还想将其编成戏呢。”
直接说太突兀,而且这首《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明年科考不中之后写的,现在还没影,所以马小年没敢直接说,而是准备曲线救国。
马小年编戏一流,把孟浩然明年的事情用编戏来说出来显然更婉转。
果然,一听马小年说戏,而且是马小年曾经想编成戏的故事,而且还是书生参加科考题材,孟浩然眼睛一下子亮了。
“哦?是什么戏?”孟浩然直接追问道。
编戏?马小年拿手就来。
“这个事情也是我当年随家父四处唱戏的时候偶然听到的。”
“那是上元年间,高宗皇帝在位时江南道有一才子名叫周星池,年代太久,但名字应该大出入不大。”
“此人极富才情,尤其是其诗文造诣,我甚至怀疑未必比浩然兄你差。在当年也是江南道宣州名极一时的才俊。论诗文,当年的宣州无人能出其右。”
“说实话当初我也是不信,但听了他的诗文之后当真是折服,更是恨不能早生几十年与此人把酒言欢,一如今天与浩然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