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平日里面子上还说得过去。
“咱农村老辈儿传下来的习俗,都是老大将来顶门立户,小心你家大小子翅膀硬了不回来了!”
“到时候没人给你们摔盆儿扛幡儿了!哈哈哈……”
这句话说的就有点儿过分了!
大川娘别看嘴上那么说,其实心里挺高兴,毕竟儿子争气!
老年间这可是中举人、光宗耀祖的事情!
不过说话听音儿,大川娘觉得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光宗耀祖是不假,到时候能不能沾上儿子光不论,老两口临咽气身边无靠,没人给养老送终可不行!
他可是老大啊!
想到这点,大川娘心里顿时乱作一团。
耳边几个娘们儿七嘴八舌的,有的说老苗媳妇儿说话不中听,上大学是天大的好事儿。
有的说要是我家小子绝不能放他飞走……叽叽喳喳,吵的大川娘更没主意了!
不是农村女人没文化,也不全是封建愚昧!
那个年代生产力低下,壮劳力就是粮食,儿子就是后半辈儿的依靠!
养儿防老在那个时候就是真理!
不管日子多苦,身边有人心里就有主心骨。
农村人又没有保障,老来无子,干,干不动,有病有灾儿也没人管。
俩腿儿一蹬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想想多么可怕,多么凄惨!
见大川娘拉着个脸不言语,几个碎嘴娘们也都不敢说话了。
她们倒不是故意使坏,她们也没有那么高的智商。
就是爱传闲话,好像遇事儿不发表几句自以为独到的见解,就没有存在感。
当然夹杂着些许嫉妒!
这层心思她们也许意识不到,即使意识到也不会承认。
刚吃过晚饭,支书领着几个大队干部来到张大川家。
支书的意思是村儿里出了大学生,大队怎么也得出面过来表示祝贺。
更何况是自己本家后辈,于公于私,他这个当叔儿的都得来家坐坐。
进得门来一看,张大川低头蹲在堂屋门口,手拿个土坷垃在地上划来划去。
也不起身迎接自己!
故意端起长辈儿的架子冲张大川说到:“嘿嘿!我说大侄子,考上大学反倒不懂礼数啦?叔说这可不行……”
“不管今后有多大成绩都不能骄傲……啊!你去的可是北京,是咱们新中国的首都,毛主席住的地方……”
“叔儿……”
张大川抬起头,哭丧着脸正要诉苦。
屋里大川娘迎了出来,招呼众人进屋坐。
还抽空踢了张大川一脚,怒道:“你叔他们都进院儿了也不起来迎着,没个礼数!”
“赶紧拿碗,倒水去!”
支书呵呵笑着:“没事儿……没事儿!”
“大川这孩子挺懂事的,刚才兴许没看见我们……天儿热,就不去屋里坐了。”
“又不是外人,咱们就在院子里喝口水吧!”
“院子里挺好!就在院儿里吧。”
其他干部都赶紧附和,其实支书是为了给大川家省点儿煤油!
大川几个妹妹赶紧拿凳子,摆桌子,给客人倒上水。
大川他爹请支书几人坐好,坐在一旁一言不发!
“这个……大哥,大川给咱老张家争了口气呀,从小我就看好这孩子……”
“他叔!”
大川娘是个直肠子,在堂屋门槛上站起来,打断了支书的话。
“刚才家里都商量好了,老大这个大学……”
“俺们就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