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地方闲着也不长粮,上边给咱们提供鱼苗和技术。等挖好鱼塘,放上水养上鱼,不仅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社员们过年还能吃上炖鱼。”
“大好事嘛……”
大队主任领头儿鼓起掌来,大伙儿也都挺高兴,毕竟有上边支持,咱大不了出几天人工,算是个好事情!
“这第二件,比第一件还让人高兴!”
支书说完这句,习惯性地拿起大茶缸子喝了一口水。
“咱们大川去年不是考上大学了嘛,还是北京的清华大学!”
“大川是个好孩子啊,他不仅是老张家的光荣,更是咱村儿、甚至整个公社的光荣!”
人们都看向人群里大川爹娘,有的更是满脸笑容地冲他俩竖大拇指。
大川爹神情自若地坐在旮旯里,朝几个贺喜的乡亲点了点头。
大川娘心里那个美,大嘴咧得捏都捏不上!
“所以,咱们村、尤其你们这些年轻后辈们,包括我,都沾了张大川的光!”
“公社领导经上级同意,决定在咱们村儿最西头建一所中学,以后全公社的孩子们都不用走十几里地去外边上学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村以后就是全公社的……那个……那个……什么中心来着?”
“行政中心村!”
张会计正好来给支书添水,在支书耳边轻声提醒道。
“对!行政中心村!”
“对咱们村今后的发展可是天大的好事情啊!”
建学校,是个好事情。
但以社员们不识几个大字的眼光来看,似乎不像支书说得那样,是个天大的好事情。
什么……行政中心,听不懂也不感兴趣。
唯一能觉出好的是,自家孩子不用天天跑那么老远上学。
倒不是心疼孩子,学既然必须得上,那在家门口上学肯定是好!
放学早回家就能帮家里多干点活儿,毕竟现在来回得三四个钟头呢!
“那支书,公社没说咋个建法?”
“咋建咱们不用管,都是公家出钱出工,就是石料运输得咱们自己解决。”
“经公社研究决定:每家出个人,两个人一组,用人力拉车到西山采石场拉石头。”
“别嚷嚷,先听我说完!”
“只要十五岁以上的,每人每天两个大白面馍馍,晌午前走到采石场就发,吃完装车往回走!”
“这还不算,每人每天都给记十个工分!”
“嗡……”
人群像马蜂炸了窝,又开始议论起来!
“一拉车石头可不轻呀,道儿又远,小年轻的能行吗?”
“年轻人应该让他们锻炼锻炼,两个人拉一辆车没问题!咱们年轻时一个人拉,一天也能走个来回!”
“是呗,咱那时候可没有白面馍馍吃!”
“他们放学割那点儿草才挣几个分儿,这一天能挣个满工呢,总比在家吃闲饭强!”
“静一静……”
“大伙儿既然没意见就这么定了,一会儿散会到张会计那儿报名啊!”
“大队长负责带队,路上一定要把孩子们看好了,安全第一!”
生产队大队长点头答应。
“那么下面说第三个事儿,过一阵子咱村儿要来几个插队的知青……”
热闹的会场瞬间变得安安静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一齐看向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