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印泥是刘若彤让何燕去的,张会计磨磨蹭蹭地从抽屉里拿出来时,一脸失望的表情。
何燕大大咧咧地也没注意,说了声谢谢张大哥就欢天喜地跑回西屋了。
张会计只好锁上办公室的门回家了。
天刚擦黑,其他几个村儿的知青也都纷纷赶到了。
人多屋子小,根本坐不下这么多的人。
在何燕的提议下,大家都到院子里,围坐在大杨树下那块大石头棋盘边上。
现在大队部的人都回家了,整个大院儿除了一帮子北京知青没有旁人。
但出于安全考虑,王斌还是压低声音把这件大事详细地讲与众人。
说完后还给大家鞠了一个躬,说是代支书和乡亲们感谢大家!
众知青插队到这里已经一个来月了,整日随社员们下地干农活儿。
曾经的幻想、初次下地的新鲜感和年轻人特有的亢奋,早已被繁重而又重复的体力劳动消磨殆尽!
现在,终于有一件“大事”可干,立刻点燃了他们心中那团快要熄灭的青春之火!
相较于手里的锄头,他们更热衷于充满激情的战斗!
所有知青都被支书的义举所感动,纷纷表示为民请愿是他们这些知识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人提议,先把联名谏言书送上去,如果没有作用,大家就一块儿去找公社领导面谈。
可有的人坚决反对,说这么做无异于逼宫!
而且说不定他们连领导面都见不到!
这种谏言最重要的是向上级真诚地阐述事实,这要比冲动的聚众行为更容易让领导接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压抑的争吵声回荡在空旷的大院子里。
最终也没吵出个章程!
最后王斌决定,先把谏言书送交公社再说。
书信中有详细的事件说明和利弊分析,还有我们所有北京知青为民请愿的一腔热情!
为公不为私,料想公社领导们不会置之不理。
众人也没有其它更好的主意,也就同意大家先署上名,明天呈交上去再说。
逐个儿签上名字按上手印之后,纷纷起身告辞各自回村。
嘱咐王斌一有消息,马上通知他们。
第二天一大早,王斌借了支书的那辆二八大杠,在支书的目送下去往公社呈送谏言书!
到了那儿,传达室的大爷连门儿都不让他进。
王斌本打算在大门口蹲守,希望能碰见公社书记或者公社主任,直接上前拦住领导当面呈交给他。
可一上午进进出出人是不少,他也不认识哪个是领导。
最后没办法,跟看门大爷好话说尽,一再强调这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大爷看在他是北京过来插队的知青,同意帮他转交给领导。
一天、两天、三天……五天过去了,依然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王斌去找支书,焦急地问支书下边该怎么办,不行我们十多个知青集体上访去,公社不理就去市里找知青办帮忙协调解决!
支书这回反倒一脸的从容:“年轻人,千万别冲动!
如果公社马上就下来人过问这事儿,八成是坏消息!
公家内部有他自己的一套程序,你别管了,该大叔出场了!”
支书骑上大二八就上公社了,留下一脸懵逼的王斌愣在那里,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这一切都在支书的预料之中!
王斌他们的信根本就到不了公社书记手里,最多到秘书那儿就被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