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两位大汗发展起来的成果都成了朱由校的战利品。
洗劫两位大汗统治辖区的财富,这才是朱由校的真实目的。
战马一直非常稀缺,不利于大明未来的机动能力。
灭瓦剌和林丹汗,势在必行。
只是大明伪装太好,没有暴露大明对林丹汗和瓦剌用兵的想法。
这才让两位大汗误判形势。 付出的代价便是全族的死。
朱由校甚至居中指挥,高手更是早已潜伏进了两大部落内部。
尤其江湖武者,以猎杀两部强者为荣。
大明的战争凡是对外的,其功勋都很高。
他们等待了五年, 一众江湖人士个个面露喜色,终于可以明目张胆地抢掠。
思汉飞和忽必烈心里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他们刚刚把两大部落坐镇的强者召回。
大明就忽然出兵。
说明朱由校从来都没有信任过大元,更没有按照他们的战争节奏打的想法。
林丹汗在自己的宫殿里面咆哮,甚至怀疑大明出兵就是忽必烈干的。
说好的,会继续让大元派来的强者庇佑他们,哪曾想这些强者前脚刚走,大明便出兵。
要是大明和大元没有暗地里的交易,打死林丹汗也不信。
朱由校一直听取关于林丹汗和瓦剌王的情报。
“哈哈哈,朕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忽必烈不为朕背锅怎么行呢?”
出兵本来就是甩锅给大元,让大元失去信誉。
看起来没有多大作用,实际上在九州乱起,其威力便体现出来。
这是朱由校打击大元在九州信誉的一种策略。
大明和大元早已进入无声的战争里面了,只是双方没有公开宣布而已。
瓦剌和林丹汗都只有一两个陆地神仙的供奉,其结果这些陆地神仙都成了大明的刀下鬼。
林丹汗和瓦剌王均死于大明江湖陆地神仙之手。
一个死于武当木道人, 一个死于夜帝。
林丹汗和瓦刺的人头更是被吴明和紫衣侯拿到。
至于其他天人境武者,死得更多了。
整个大明江湖上的高手都杀疯了。
张无忌带领明教的高手,包揽了天人境一大半的人头。
杀得那叫一个惊天地泣鬼神,整个大漠血流成河,横尸遍野。
国与国的战争, 一旦爆发,太惨烈了。
在交战的过程中,死了也是白死,没人会为已死之人而怜惜。
短短不过半个月,便已解决了瓦剌和林丹汗。
朱由校看着江湖上缴给赏金猎人公会的人头数量,整个人都惊呆了。
差不多杀了两国三千位天人境,天人境以下的武者差不多过十万。
好多人都是军人。
这是抢大明军人的人头,这群人真是穷疯了。
俞大猷和秦良玉两人甚至上书朱由校,请求下一次战争,不要让大明江湖武者参与。
要参与也是针对双方的江湖势力,不属于江湖势力的人头,应该由大明军队来处理。
每次这样打,对他们这些军人非常不利。
不喜欢这些江湖武者搞事和抢功。
朱由校倒是不在意,灭林丹汗和瓦剌两国,不过是开胃菜而已。
并不会影响大明的未来布局。
相反,未来的战争,朱由校没有打算让大明武林在一边看戏。
大宋或大元的江湖力量非常恐怖。
便是大隋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培养大明江湖人的爱国心和利益心,这点利益不过是九牛一毛。
对于大明军队的奖励,朱由校不打算降低,相反要提升奖励额度。
刺激军人和武者的上进心和爱国心.
大元都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救援瓦剌和林丹汗两部,大明便已闪电般地结束战争。
大明该吃下的疆土已经吃下,没有必要做大元吞并辽金两国的先锋。
这事儿要么大元自己干,要么大宋这个憨逼来做。
大明对外没有扩张欲望,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国土。。
金国和辽国本来还担心大明会第一进攻他们,岂料大明灭了林丹汗和瓦剌后,便偃旗息鼓-。
原本紧张万分的两国,见到大明的军队-没有继续推进。
他们是彻底松了口气。
“大明还是讲究,很有信誉。”
“说不扩张就不扩张,没有骗我们啊………”
“以前我们要是有好一点,现在不至于腹背受敌。”
大明的态度非常明确,如果金国和辽国真正地灭国,那么大明只会拿下双方的咽喉要塞。
至于其他地区,大明没有兴趣。
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大明的国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