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知青都在门口等着,院子里没人,他们也不好直接进去。
丢了什么就不好说了。
一听到外面有人喊,就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娘出来,看样子应该是王木匠的老娘。
“你们是新来的知青吧,我儿子去上工了,你们快进来看看,院子里有没有你们需要的。没有的话可以先和我说,做好了你们再过来拿。”
知青们闻言都进了院子里,挑选起自己需要的东西。
箱子是必备的东西,一个一米长的大木箱子需要一块五,里面能放很多东西,基本上每个知青都买了一个。
轻雪买了一个箱子,又买了张桌子和两个凳子,一共花了三块钱。
李秋梅给了他八十五块钱,正好能拿出来用。
张莉莉倒是买得多,除了桌凳外,竟然还买了一个小梳妆台。
她也没买箱子,而是买了一个双开门的小柜子。
别的知青都被她的大手笔惊到了,毕竟光一个梳妆台都要十块钱了。
梳妆台一般只有村里的姑娘出嫁时,疼女儿的家庭才舍得咬牙给买一个。
见这几个人震惊的目光,张莉莉直接掏出两张大团结结了账,一举一动都透着些藐视。
真是群乡巴佬,连这点钱都没见过。
张莉莉在心里冷哼了声。
见他们买的东西多,不好一次性搬回去,老大娘直接让他们先放这里,等他儿子下工后用板车帮他们拉回去。
三个男知青就买了个箱子,倒是不需要人帮忙,回知青点时自己就顺手带了回去。
轻雪和三个女知青需要木匠帮他们拉,就将东西先放到了木匠家,空手回了知青点。
一来一回就到了正午,一到知青点就看见大门口有个半大的小子,看样子是在等他们。
“你们终于回来了,大队长让我带你们去大队部领粮食。”
“知道了,我们放了箱子后就跟你一起过去。”
周阳三人将箱子放进了屋子里。
路上见轻雪有些疑惑,周阳解释道:
“轻雪,昨晚上睡前刘叔和我们说了,我们新来的知青都可以提前向村里预支粮食,以后用公分抵,也可以直接用钱和粮票买。”
知青们都是自己做饭的,平时吃的粮食都是按人头用公分来抵,想要吃得饱,就得尽量多攒些公分。
也就昨天他们刚到,老知青们用自己的粮食给他们做了一顿饭,算是接风宴,后面就得自己出粮食了。
轻雪点了点头,明白了。
众人到了知青点后,大队长和大队会计已经到了。
见他们到了,大队长发了话。
“大队会给你们新来的知青每个预支三十斤粮食,玉米面,高粱面和杂面各十斤,下个月直接从你们工分里扣。你们手上要是富裕,也可以买点白面和大米。”
大队里发的都是粗粮,白面和大米属于细粮,需要自己花钱买。
张莉莉在家时就没怎么吃过粗粮,她吃不惯这些东西,就没要大队发的粮食,直接花钱买了十斤白面和二十斤大米。
周阳考虑了一下,除了用公分预支的粗粮外,还掏钱买了十斤大米。
其他几个知青家里情况都不算好,倒是没花另外的钱买。
轻雪也没有买,一是他身上的钱不多,还得留着一部分,以防以后有花钱的地方。二是不管粗粮还是细粮,对他来说差不多,都是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