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治疗
刘总走进诊所时,步伐急促,手里还握着一部不断震动的手机。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领带系得一丝不苟,皮鞋擦得锃亮。他的面容严肃,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然而,他的脸色略显苍白,眼下的黑眼圈透露出长期的疲惫。
“抱歉,医生,刚刚接了个紧急电话。”他坐下时,手机依然放在手边,仿佛随时准备处理下一件“重要事务”。
我微笑着点头,“没关系,刘总。请随意放松,这里是你的时间。”
他勉强笑了笑,但身体依然紧绷,仿佛随时准备起身离开。
“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决定来这里的吗?”我问道。
他叹了口气,“我妻子说我太沉迷工作了,连家都不顾。她觉得我需要帮助。”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仿佛这只是妻子的“小题大做”。
“那你觉得呢?你认同她的看法吗?”我继续追问。
他沉默了一会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手机屏幕,“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公司离不开我,我必须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
我点点头,“听起来,你对工作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让你感到压力很大,对吗?”
他苦笑了一下,“压力?当然有。但这就是我的生活,我习惯了。”
我注意到他的语气中有一丝自我防御,于是决定换个角度,“刘总,你能回忆一下,最近一次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愉快时光是什么时候吗?”
他愣了一下,眼神有些茫然,“最近……好像很久了。上个月儿子的生日,我本来答应陪他去游乐园,但临时有个重要会议,只能取消了。”
“当时你儿子的反应是什么?”我轻声问。
他的表情有些愧疚,“他很失望,甚至没和我说话。我妻子也很生气,说我总是食言。”
我点点头,“听起来,你的家人很需要你,但你却因为工作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这种矛盾让你感到内疚,对吗?”
他低下头,沉默了片刻,“是的,但我能怎么办?公司的事情太多了,我不能不管。”
我温和地说:“刘总,我们今天的目标不是否定你的责任感,而是找到一种方式,让你既能履行工作职责,又能兼顾家庭。你愿意尝试吗?”
他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当然,我愿意试试。”
---
第二次治疗
一周后,刘总再次来到诊所。这一次,他的神情比上次稍微放松了一些,但依然带着一丝疲惫。
“这周过得怎么样?”我问道。
他苦笑了一下,“还是老样子。公司的事情一大堆,我几乎没时间休息。”
“上次我们谈到,你希望找到一种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方式。这周你有没有尝试做一些改变?”我引导他。
他摇摇头,“我试过早点回家,但一到家就开始处理邮件和电话会议,根本停不下来。”
我点点头,“听起来,工作已经侵入了你的私人时间。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停不下来’的感觉,可能源于某种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他皱了皱眉,“心理需求?我不太明白。”
我解释道:“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工作狂倾向往往与内心的不安全感或对自我价值的过度依赖有关。你觉得自己必须通过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就会感到焦虑或空虚。这种模式可能源于早期的经历,比如童年时期对成就的过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