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治疗:1月29日,星期三,阴
今天的上海有些阴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我坐在诊所的钢琴旁,随手弹了几个音符,试图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窗外的天主教堂钟声响起,提醒我今天的第一个病人即将到来。
王太太准时出现在诊所门口。她中等身材,穿着一件朴素的灰色大衣,头发简单地扎成一个马尾,脸上没有化妆,显得有些憔悴。她的眼神游离不定,双手紧紧握着一个旧手提包,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请进,王太太。”我微笑着起身迎接她。
她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坐在沙发上,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地板。我注意到她的呼吸有些急促,肩膀微微颤抖。
“王太太,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您可以放松一些。这里是一个安全的空间,您可以自由地表达您的感受。”我轻声说道。
她抬起头,眼神中透出一丝焦虑:“医生,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的孩子……他最近成绩下滑得很厉害,我每天都为他操心,可是他却一点都不听我的话。”
“您能具体说说吗?”我拿起笔记本,准备记录。
“他上小学五年级,以前成绩一直很好,可是最近几个月,他的数学和英语成绩都掉到了班级倒数。我每天陪他做作业,给他报补习班,可是他就是不认真学。我真的很担心他的未来……”她的声音开始颤抖,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我点点头,示意她继续。
“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脑子里全是他的成绩。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她的声音越来越低,几乎听不见。
“王太太,您现在的情绪是典型的焦虑反应。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您缓解这种情绪。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您对孩子的期望是否合理,以及您是否将过多的压力传递给了孩子。”我试图引导她思考。
她愣了一下,似乎没有料到我会这么说:“我只是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未来,这难道不对吗?”
“您的愿望当然是对的,但我们需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过高的期望可能会让他感到压力,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我解释道。
她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我的话。
“今天的治疗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下次再继续探讨这个问题。您可以试着每天记录一下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您与孩子的互动情况。”我递给她一张情绪记录表。
她接过表格,点了点头,神情似乎轻松了一些。
---
第二次治疗:2月5日,星期三,小雨
今天的雨丝细密,教堂的钟声在雨中显得格外悠远。王太太准时到来,这次她的神情比上次稍微放松了一些。
“王太太,上周的情绪记录您有做吗?”我问道。
她点点头,从手提包里拿出记录表:“我按照您说的做了,发现我每天的情绪波动很大,尤其是看到孩子不认真做作业的时候,我就会变得非常焦虑。”
“很好,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我说道。
“我觉得是因为我对孩子的未来太担心了。”她低声说道。
“是的,您的焦虑源于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我们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调整您的思维方式。首先,我们需要识别您的自动思维。”我解释道。
“自动思维?”她疑惑地看着我。
“就是那些在您脑海中自动出现的想法,比如‘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他将来就会失败’。”我举例道。
她点点头:“我确实经常这样想。”
“这些自动思维往往是片面的,我们需要通过证据来检验它们的真实性。比如,您有没有见过成绩不好但依然成功的人?”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