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下午训练刚结束的时候,通讯员骆驼这小子又跑来找我,我一看他跑过来的样子就又犯起了嘀咕:心里想这次跑过来又是什么事情呢?
我不紧不慢的收拾着训练器材,直到他跑到我跟前说完才知道,原来是乔领导和阿娇晚上邀请我过去他们那边一起吃个晚饭,意思是想对我这次协助他们下墓穴表示一下感谢。
我原本想着拒绝,但我若不去的话又觉得不太合适,毕竟他们是客,于是便打消了这个想法,回到连队之后先跟连长打了个报告说明了情况,然后换了身衣服就走出了连队。
来到了他们居住的帐篷处才明白,不仅是只叫了我一个人,席间也只有乔领导和阿娇,总共就我们三个人,其他的小刘、小徐、小张三们同志都不参加,看到这里倒是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说是感谢,不会是什么鸿门宴吧?管那么多干嘛,就当改善伙食了,连队的伙食肯定没有小灶做出来的好。
饭前乔领导和阿娇先是对我讲了些比较客套的话,那些感谢之类的言语听的我都有点不好意思。
当然也又一次提到了部分不能告诉我的问题,说是他们的保密守则之类的,这些我都可以理解,我们部队也有保密手册呢。
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乔领导突然询问起我的家庭情况,这让我感觉有点奇怪,但当时也并没多想,通常了解对方嘛都是问这些问题了,我便把家里面的事情和乔领导他们说了一下。
说的最多的也就是和奶奶的那些日子,乔领导提及到我的父母,于是便将父母留给我的铜板指也跟他们讲了,毕竟从小都没见过他们,这枚铜板指算是给我的唯一念想了。
乔领导听完眉头微微皱起,表情稍微凝重的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对我说:“许班长,那现在那枚铜板指你可还带在身上?能否给我看上一眼呢?”
那时候部队是不允许佩戴饰品之类的东西,像项链、耳环、戒指什么的,所以这枚铜板指一直都被我装在衣服口袋随身携带,当时听乔领导想要看一看,我并没多想,便随手从口袋里面把铜板指给取了出来,递给了他。
乔领导接过去之后,拿在手里反复看了好几遍,然后又让阿娇拿来了放大镜仔细又看了看,才将铜板指又递还了给我。
然后他放下手中的放大镜,又起身从旁边桌子上的一份文件袋里拿出来一张照片朝我递了过来。
我伸手接过来照片一看,顿时愣住了,只见照片上面的内容也是一枚铜板指,跟我手里面的这枚铜板指竟然是一模一样的!
我接过来照片之后也是看了许久,同时越看越有点心慌:“这是怎么个一回事儿?乔领导这张照片里面的铜板指为什么和我的这枚是一模一样的?难道他这里有我父母的消息?”
我赶紧放下手中的照片,起身上前伸手拉住乔领导的胳膊,另外一只手指着照片的内容有点激动的问他:“乔领导,这,这是怎么回事儿?这枚铜板指是我父母留下来的,而照片里面这枚一模一样的跟我的是同一枚吗?难道你们认识我的父母?还是你知道我父母他们的消息?”
阿娇在旁边见我情绪有点激动,便赶紧对我说:“许班长,你先别激动!照片里的这枚铜板指跟你的绝对不是同一枚,你先听乔领导慢慢跟你解释。”
我顿时立马也觉得自已有些失态了,没能控制好自已的情绪,赶紧松开了拉着乔领导胳膊的手,同时再次拿起了那张照片。
乔领导拍了拍我的肩膀深舒了一口气对我说:“许班长,我很理解也很明白你现在的心情和想法,照片里的这枚铜板指虽然跟你的那枚一模一样,但却不是同一枚,我先给你讲讲这枚铜板指的来历。”
乔领导示意我继续落座让我不要紧张,然后对我们说:“这枚铜板指名叫发丘官印,又名叫发丘指环,它的起源追溯起来要到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根据史料的记载,东汉末年,董卓拥兵自重,常年带兵在外的情况下粮草辎重短缺,自当时的凉州至洛阳,所过之处对“先帝山陵悉行发之”,就是到处挖坟掘墓,将盗出来的金银财宝用做军费。”
董卓死后,曹操揽权,为了军营开支能够正常运行,便效仿董卓的这类行为,并且公然在军中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之职,借此明目张胆的进行盗掘陵墓。
后来到了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同样为了扩充军费,他竟也仿效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一职,又名“发丘天官”,其实发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性质及手段几乎完全一样,只是摸金校尉有摸金符,发丘天官则是一枚发丘指环,每一个发丘天官都有一枚正统的"发丘指环",指环上雕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相传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在盗墓界号称指环在手,鬼神皆避。
你手中现在拿的这枚包括照片里面的那枚,便就是这所谓的“发丘指环”, 据史料记载,这发丘指环早已毁于明代永乐年间,不复存在于世。
其实不然,当时“摸金校尉和发丘天官”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盗墓的,并且全都是官盗的形式,摸金校尉有‘摸金符’为代表身份的像征,随着历史的发展摸金校尉一职逐渐演变成散盗、民盗甚至分散成为各种不同的派系。
而发丘天官一职,从字眼上来看,‘官’是一种权力的代表词,当时的发丘天官人才济济,那么官职自然就会众多,为了统一识别仅为有能力者佩戴“发丘指环”,相当于也是身份的象征,后来同样随着历史的演变,发丘一职也全部由官融入了民。
但发丘天官一职相比较而言它的上下等级包括军法制度更为严谨,自然而然这种代表身份的‘发丘指环’在由官转为民的过程中就被大量销毁,因此被人们认为这种物件也已不复存在于世。
实际上‘发丘指环’在民间仍有遗漏的传承者,只是真正留下盗墓手艺的传人却极少,主要在手段和能力方面已经绝迹,言外之意就是这‘发丘指环’拿在手里也仅仅只是一个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