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岑跃鳞乃是家中独苗苗,二则他家本在京中直隶,且明年便要与老师之女完婚,怎可在此时外放?这外放做官,一年半载的可回不来。
再说“小神童”自小擅长读书做学问,翰林院其实是最适合他的地方,这么好的苗子,可不能过早进入官场遭受浸营。
经过萧承昭与几位阁老和吏部商议,最终决定卢昶外放回云州,授正六品通判之职,这个起点不可谓不高了。按照惯例,进士一般授从六品至七品官职。
(通判与知州同领州事,职掌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审理等事务。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官员,如果知州不法,通判可以奏告朝廷。)
云国公身子还算硬朗,萧承昭便也同意了云霁外放之事,授予他江州盐运使司从六品运判之职。
(都转盐运使司的主要职责是管辖地方盐务。具体来说,他们负责食盐的运销、征课、钱粮支兑拨解以及属地私盐案件的侦查和缉私考核等。)
萧月卿初时听说这个消息,难免有些惊讶,不过再一想,便觉得也无不可。
云霁自幼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盐课一事,获利之巨,普通人很难不动心,而以他之眼界,必然不会裹挟其中,其实是个不错的去处。
这一世,大家都走上了不同的路,她是,崔阑是,现在云霁也是。
谢书意搬到宁寿宫没两日便拟了章程出来,还叫了萧月卿来一同商议。
最终定下将离宁寿宫不远的宁安宫和泰康宫中间的隔墙拆除,两处宫室并做一处,众人按品级分配宫室。一来此处离宁寿宫相对较近,方便大家日后请安说话,二来这两处宫殿是相对宽敞的,也能让大家住的舒适些。
宫里一向没有秘密,况且这可是件好事,谢书意也没叫人刻意瞒着。于是听到了风声的有品级的十来位嫔妃,都赶紧过来宁寿宫拜见太后。
来了正巧见华鸾长公主也在太后宫里,自是好话一箩筐的往外倒。
“太后娘娘真是宽和,怪道这满身的福气享不尽。”
“是啊是啊,陛下仁孝,对我们这些旧人之事十分尽心。”
“还有长公主,皇家明珠,才貌双绝,如今姐弟同心,其利断金。”
“那不得是皇后娘娘教养的好,陛下和长公主是人中龙凤,自是不必多说,端看那四五皇子,现在教养的多好。”
萧月卿:后宫的女人是真的能说啊,大抵还是太过无聊。
众人:可劲儿夸就完了,这可是以后的衣食父母!别的不说,在座的大多是品级够不着在原先宫里设小厨房的,这回迁宫后,可算能吃上热饭热菜了!
而且,人多了好哇,总算能有人说说话、诉诉苦了,原先大家分宫而居,姑且算是半个有头有脸的主子贵人,也不好时常串门子去。
萧月卿出宁寿宫时,只觉脑袋都在嗡嗡回响。
还好方才与母后说了,今日便出宫回公主府去,方便明日去督促衙门的人给出宫的嫔妃们办理一应文书籍册。
而不管是有家人接纳的,还是自愿去往皇庄的,内心都十分感念陛下、长公主及太后。
她们中的许多人,都已做好届时受不住苦寒孤寂,自戕的准备了,不想还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一日。
此举在百姓官宦之间广为传扬,纷纷盛赞新帝是位仁孝明君。此法也被后世大邕历朝所沿用,更为史书所载。
自此,无论寻常百姓家,亦或高门大户,无需再担忧家中适龄女儿选秀入宫之事,就算入宫也能老有所依,运气好的,还有与家人团聚,共叙天伦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