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与孙海的合作后,苏然和孙海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文创项目的筹备中。按照计划,第一步便是联系清平镇的传统工匠,这些工匠掌握着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是打造高品质文创产品的关键。
苏然和孙海一同走访了镇上的木雕、刺绣、陶瓷等各个工坊。在木雕工匠李师傅的工坊里,堆满了形态各异的木雕半成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香。苏然满脸热忱地向李师傅介绍文创产品的概念:“李师傅,您看,我们想把您这精美的木雕和现代的设计理念结合起来,做一些文创产品,比如做成带有咱们清平镇特色图案的摆件、书签,肯定特别受欢迎。”
李师傅皱着眉头,满脸疑惑地看着苏然,又看了看孙海,缓缓说道:“孙老板,这年轻人说的我不太懂啊。我这木雕,一直都是按老祖宗传下来的样式做,每一个步骤、每一种图案都有讲究,突然要改,这能行吗?而且,做这些新玩意儿,会不会坏了咱们的手艺名声啊?”
孙海连忙解释:“李师傅,这可不是坏名声,是让咱们的手艺能被更多人知道。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大家的喜好也变了,咱们得跟上潮流,才能把这手艺传下去。”
然而,李师傅依旧满脸担忧,他拿起一个正在雕刻的木雕,轻轻抚摸着:“我做了大半辈子木雕,就守着这传统的工艺,突然要改,我心里没底啊。”
苏然和孙海在李师傅这儿磨了半天嘴皮子,也没能说服他。离开工坊后,苏然有些沮丧,但他没有气馁,和孙海继续前往下一个工坊。
在刺绣工坊,苏然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王绣娘是镇上有名的刺绣高手,她绣出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苏然向她展示了一些现代刺绣文创产品的图片,试图说服她尝试新的设计。
王绣娘看了看图片,连连摇头:“这针法和图案都太奇怪了,和我学的完全不一样。我绣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规规矩矩的,这新的我可不会绣。而且,绣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有人买吗?”
苏然耐心解释:“王绣娘,这就是市场的新需求。您的手艺这么好,要是能尝试一下新设计,肯定能创造出更美的作品,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刺绣的魅力。”
但王绣娘态度坚决,她表示自己只会按传统的方式刺绣,对这些新设计实在难以接受。
一整天下来,苏然和孙海走访了数位工匠,得到的回应大多是质疑和拒绝。工匠们在传统工艺的熏陶下成长,对新事物本能地抵触,担心改变会破坏工艺的纯粹性,也对市场前景充满担忧。
回到办公室,苏然疲惫地坐在椅子上,孙海也一脸无奈。“苏然,看来这些工匠们不太好说服啊。”孙海叹了口气说。
苏然揉了揉太阳穴,说道:“孙叔,我理解他们的顾虑,毕竟传统工艺对他们来说是一辈子的坚守。但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得想个办法让他们看到新设计的价值。”
两人讨论了许久,苏然突然灵机一动:“孙叔,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组织工匠们去参观现代设计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现代设计的魅力,说不定能转变他们的观念。”
孙海听后,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不过组织这么多人出去参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费用也不少。”
苏然思考片刻,说:“费用方面,我们可以先垫付一部分,等项目盈利了再从利润里扣除。至于组织工作,我们多找些人手帮忙,应该没问题。”
孙海点了点头:“行,那就试试吧。希望这一趟参观,能让他们打开思路。”
接下来的几天,苏然和孙海忙着联系展览主办方、安排车辆和住宿,邀请工匠们参加参观活动。虽然过程繁琐,但苏然充满期待,他相信,只要工匠们能亲身体验现代设计的魅力,就一定能打破他们心中的壁垒,为文创项目的推进铺平道路。而此时,工匠们对这次参观活动还心存疑虑,他们不知道,这次外出将给他们的观念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思想碰撞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