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往西北方向,有一条泥沙公路,坑坑洼洼的。车辆行驶在路上,自然是一起一伏。有时,因为坑洼挨得很近,起伏的频率很快很厉害,车辆就颠簸个不停,使人很难受。
贺冬倒不觉得,同车的白羽芳、常志坚、彭泽宇等年轻人,可受不了,白羽芳甚至吐得稀里哗啦,成了病号。在贺冬的车辆前面,是一辆小车,坐着刘小方,还有一位年轻姑娘。后面是一辆小货车,小货车上载着各式各样的树苗。
大约颠簸了近两个小时,小车再次减速,驶离泥沙公路,进入一条更窄更破的泥沙路。时不时,小车底盘擦着地面,发出砰砰的响声。虽然听不到声响,贺冬能够想到,心头一阵心痛。
终于,小车停下,后面的车也跟着停下。不过,并没有到达目的地。
刘小方指了指前面的山,说:“不远了,就在前面。男同志扛一大袋树苗,女同志拎一小袋树苗。”说完,他径直走到小货车前,扛了一大袋树苗,抬步就走。
前面的山,呈三角状,名叫三角寨。
在刘小方的带动下,大伙纷纷行动,扛的扛大袋,拎的拎小袋。一行近十人,开往前面的小山。
乡村里面的路,弯弯曲曲,看上去不远,走起来就不同了。因为都带着东西,平时锻炼得又少,白羽芳等几个年轻人,累得不行,嚷着要休息。
刘小方打气说:“你看贺总,年龄比你们大,腿脚也不方便,干劲十足。他不说休息,我们就不休息啊。”
确实,贺冬在队伍中,年龄应该是最大的,扛着一大袋树苗,一瘸一瘸的,正在卖力地走。
看着贺冬湿漉漉的背部,白羽芳她们不好意思再嚷累了,只得紧紧跟上。
半个小时后,他们终于赶到了半山腰的一处平地。在他们眼前的,是几间茅草屋,柴门是开着的。如果不是事先得知此行的目的,大伙肯定会以为是来扶贫的。
刘小方进去看了下,没看到人。他走到一个高处,放眼看了一下,见山头有人影,便说:“他们在山上,走!”
白羽芳说:“带树苗吗?”
刘小方说:“当然带,走啰。”一声吆喝,他带着大伙,朝山头爬去。
山头和山那边,有好几个老人正在忙,有的在除杂草,有的在挖坑……见到他们,一个老人迎上来,说:“你们是?”
与刘小方同车的那个姑娘说:“李爷爷,我说小徐,益宁六中的小徐。”
老人马上想起了什么,说:“你是徐小红,六中61班的。”
姑娘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您真好记性,四年没联系了,您还记得我的名字。”
老人说:“记得,当然记得,大学毕业了?”
姑娘说:“去年毕业的,回我们益宁了,在开发区工作。”
老人说:“回家乡好,回家乡好。”
姑娘说:“李爷爷,我们给您送树苗来了。”
原来,这个老人,正是刘小方所说的李青山。
老人看了看袋子里的树苗,连声说:“国外松,马尾松、梨树苗、桃树苗,好啊,好啊,我们这山头,就需要这样的树苗。这么多,肯定花了不少钱。小红,告诉我,花了多少钱,我照价支付。”
刘小方说:“李老,是这样的,这些树苗,是当地的致富能手贺冬免费提供给林场的。”
老人说:“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