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皮货商裘有德与我有旧,却不知郑老爷可认识。”
郑大善人笑眯眯道:“裘有德啊,这人我倒认识,他现在过得怎么样?”
“还不错,不过最近往京城送货了,这段时日不在镇上。”
郑大善人点点头,对金账房道:“她是故人之友,就由我作保了,把她的名字加上。”
不但金账房惊了,就连翠花等人也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个常小二的后台这么硬,竟然是大东家作保,那个叫裘有德到底是什么人?
常巧之立时激动万分,再三谢过。
郑大善人摆摆手,“不过是日行一善罢了,不足挂齿,不过你既然得了那老小子的青眼,他是不是给了你几条秘密线路?”
“咦?郑老爷你怎么知道的?”常巧之突然感觉裘有德有些不简单。
“也是陈年往事了,”郑大善人笑眯眯地小声道:“你要是想贩茶私卖的话也可以,就看你有没有那么多本钱了。”
常巧之肯定道:“我有!”
郑大善人点点头,又凑到金账房身边,悄声说道:“按最低价卖他!”说罢,便继续转着佛珠,去各处巡视了。
金账房待东家走远,对常巧之的态度好了许多,“不知常小哥,走哪条线?”
茶叶远销西北,主要的长线路都由自家的马帮送货,但也有不少小线路需要人背马驮的,都是些极崎岖难行的路。
常巧之心里早有主意,“就广城到陇城一线。”
金账房指着翠花一行人道:“她们多是走广城到汉城的路线,你确定是走陇城吗?那条路上可有不少关卡啊。”
“试一试吧,也是第一次走!”
金账房也没多劝,而是给她开了一张票,“这样吧,正好陇城那边要货,你先送个一百斤过去,运费的话照例我这里付一半,叫上脚,到了目的地再由那边付一半,叫下脚。”
这也是商号的通常做法,目的就是怕背夫跑了,而后金账房又小声地问常巧之打算买多少货。
一匹骡子大约能驮八十到一百二十公斤重的物资,于是常巧之伸出一根指头,“也要一百斤。”
金账房没有犹豫立马开好了一百斤的票,如今市面上的茶按质量划分,大约每斤是六十文到一百文,一担茶刚好一百斤,但还需交纳茶引钱。
可实际上金账房只收了她六两银子,“这一百斤货到了陇城最低也能卖十五两,但小心别被官府查到你挟带了,否则这六两银子可就打了水漂。”
常巧之点点头表示明白,而后只要拿着票去柜上提货即可,不多时翠花等人也拿着票赶来。
大家打听到后天一早有马帮要出发,若是能跟在他们后边,至少安全有保障,便约定明日下午来提货。
而后众人散开,常巧之去街上买了出行要用的干粮、生姜、鞋码子等物,然后订了间客栈内的柴房好好洗漱、休息了一番。
次日一早,她便提着买来的糕点来到柳家后门等着,果然没一会儿,常大丫提着一桶夜香出来,见到她忙招手,“快过来,我给你带了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