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功和翠花带着粮食返回山寨时,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官兵已经开拔了!”
常巧之兴奋地问道:“汝观我军雄壮否?威武否?”
翠花也是第一次看到正规军,激动道:“他们穿着鲜亮的盔甲,带着泛着寒光的大刀,拿着长枪,看起来好帅啊!”
女人都是视觉动物,看得出来官兵在军容这块没啥问题。
只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常巧之、裘大当家、胡大当家要看的内容更多,于是三人趴在小山头看官兵经过。
由于山间小道挺狭窄的,官兵只能排成一字长蛇队往汉城方向前进。
裘大当家看着他们行进步伐,眉头皱得打结,“不成样子,实在不成样子。”
大胡子点头,“大哥说得对!”
常巧之不得不同意,“大哥,二哥说得都对!”
盔甲鲜亮估计是刚从军部调出来的新鲜货,那盔甲打磨的闪闪发亮,跟一面面人型铜镜似的,忒反光了。
枪和刀也是如此,估计做出来还没满月,广城的周知府看来是下了血本,想给自己涨点面子,添个功绩,毕竟是两个行省间的暗暗较量,在硬件上绝对不能输。
只是打仗说白了,就是合法杀人,军人练习的也是杀人技,不管武器如何优良,如果士兵们不会使,上了战场也是白给。
常巧之继续补充道:“下盘不稳,没站过桩!”
大胡子亦道:“胳膊瘦弱,没练过刀!”
裘大当家摇头,“前无哨探,后无压阵,不成样子。”
翠花不服气道:“哪有这么差啊,我看他们军容整肃,说不定能打个大胜仗,我都想找人送些花儿、手绢啥的呢。”
只可惜现在天寒地冻,别说花儿,连狗尾巴草都没有。
常巧之叹道:“还是省省功夫吧,有这个时间,让他们多砍些树做棍子,估计以后用得着。”
这次从广城借来的官兵由潘知府带队,旁边跟着的正是李杰,相比士兵的骄傲自信,潘知府其实心里很没底。
毕竟他寒窗苦读多年,甚少涉猎武学一道,再加上这些官兵自认是吃皇粮的,对于流民多少有些轻视之心,潘知府的心情一点儿也不美丽。
牛千户见状笑道:“潘大人不必心忧,不过是些手无寸铁的流民罢了。”
潘知府的心情更郁闷了,古语有云,骄兵必败,而且广城的士兵不是汉城的兵,他们根本不清楚地形,这一战实在无法乐观。
李杰跟在两人身后,往左右山壁观察,见到了正挥着手的常巧之,便与潘知府说了一声,快步离开队伍。
几人起身相迎,常巧之给他们互相做了介绍, 而后便问李杰,“怎么样?感觉能打赢吗?”
李杰沉痛地摇了摇头,“那牛千户自视甚高,我和潘大人也无法插手军务,这次估计要吃个大亏。”
裘大当家对于牛千户的行军指挥,很没好感,“他到底什么出身?可有过剿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