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静坐于屋中,凝神细听着西厢房几个哥哥书房里传来的声音。一个很低沉的中年人的声音缓缓响起,声音里带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纵观我们华夏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几位少将军如果细细读过历史就会发现,历史中的每一个事件,都遵循着如是因,如是果的规律。”
稍停片刻,那中年人继续说道:“少将军,小民读史却不懂史,所以也不会说史。小民这段时间正在重读春秋战国,就和您几位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名人吧。”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先从晋阳之役,三家分智说起。其实,用一通之乎者也的文言来表述,颇为繁琐。换成大白话就是,春秋霸主晋国六卿中的两位大佬,智氏的宗主智申和赵氏的宗主赵鞅,这两位大佬老了,要选接班人。”
“智申只看到了其子智瑶的优秀,却忽视了智瑶贪而愎的缺点,选了一个毫无容人之量、自大且听不进去人言的继承人。而赵氏赵鞅选继承人,则是用三年时间考察,才最终定了赵襄子。”
“这才有了后来的晋阳之战,才有了赵襄子‘巢居而处’,反败智瑶,智氏被灭,三家分智的壮举。智瑶作为宗主、掌舵人,他看不清自家的实力,更加糟糕的是,对对手的实力也不清楚。而赵襄子在邯郸和晋阳两城做选择时,就可以看出此人对自家的缺点和优势很清楚,最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关键时刻,一个能冷静理智看待自己的宗主和一个自视甚高的宗主,在用人和选才上,哪个家族会走得更远,不言而喻。其实说白了就是:谨慎与小心,是权力游戏中最重要的生存技能。”
中年人接着又说了变法的鼻祖——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魏国的李悝。他如数家珍地介绍道:“李悝成功从四方面进行了变革:废除世袭制度和‘井田制’,出台《法经》,在军队建立‘武卒’制。他的变法,动了人家的蛋糕,断了人家的财路,最后还能善终,这在华夏历史上可是极为罕见的。”
历数了李悝的功绩后,中年人总结道:“一句话,李悝是才能和气运并存的人。当然了,气运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正当碧云听得入神,刚听到先生要讲商鞅时,就听到下院传来一阵嘈杂声。紧接着,大表哥的亲随乐清和乐晨急步进到厢房,神色紧张地禀报道:“并州冯而永有动作,我们拦截了冯而永给平定州冯辉飞的信函。冯而永想和平定州的冯辉飞、宁武关的总兵韩大人合作……”
碧云闻言,眉头微蹙,目光中闪过一丝凝重。她虽身处闺中,有着现代社会的灵魂,又读过几本史书,政治的敏锐与洞见还是有一些的。
这究竟是冯而永得知大表哥他们的行踪后做出的决定,还是仅仅是一个巧合?
此事,宛若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层层波澜,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中年人见状,轻轻拍了拍手中的书卷,以一种沉稳的姿态示意两人稍安勿躁。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看来,这并州的局势远比我们预想的要错综复杂。冯而永此举,分明是在为皇后名下的二皇子铺路。此人野心昭然若揭,一直对周边的地盘虎视眈眈。他想与平定州的冯辉飞、宁武关的韩大人联手,然而,平安冯大人与韩大人均与国公府交情匪浅,这一点冯而永不可能不知。他究竟意欲何为,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孙安平仔细看完信件后,又把信件递给中年人,补充道:“是啊,先生。冯而永在信中提及,欲借平定州与宁武关的兵力,共同对抗鞑靼,并图谋更大的利益。说是对抗鞑靼,不如说是防备我们。”
谢轩煜紧锁眉头,神色凝重,缓缓开口:“这究竟是企图让我们与国公府之间生出嫌隙的阴谋,还是真的有什么重大事情迫使他们不得不联手?”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与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