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珏拿着那件在昏暗窑洞中依旧流光溢彩的瓷器,径直走向李窑主,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微笑。
李窑主正坐在那里,手里盘着两个核桃,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见到贾珏过来,他哼了一声,眼皮都没抬一下。
“李窑主,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贾珏将瓷器往桌上一放,瓷器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在寂静的窑洞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窑主斜睨了一眼,本来漫不经心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这瓷器,色泽之润,质地之细,是他从未见过的。
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指尖传来温润细腻的触感,让他心头一震。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话都有些结巴了,老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贾珏微微一笑:“这就是革新的力量!李窑主,现在改变主意还来得及,一起合作,共创辉煌,岂不美哉?”
李窑主脸色变幻不定,内心在传统和革新之间激烈挣扎。
最终,他咬了咬牙:“不可能!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改!你这…你这旁门左道,迟早要失败!”
贾珏也不恼,只是淡淡地说:“冥顽不灵,迟早会被时代淘汰。你好好想想吧。”说罢,他转身离去,留下李窑主一人在原地怔怔出神。
周围的工匠们看着贾珏的背影,眼中充满了敬佩,这才是真正的爷们,有魄力!
官窑管理处,气氛凝重得像块铁板。
王官窑管事坐在太师椅上,肥头大耳,满脸官威。
贾珏将革新计划书递给他,管事连看都没看一眼,直接扔到一边。
“朝廷的规矩,岂能说改就改?你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他语气傲慢,不屑一顾。
贾珏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心中的怒火:“王大人,时代在进步,墨守成规只会故步自封!我的革新计划,利国利民……”
“闭嘴!朝廷的事,轮得到你指手画脚?”王管事猛地一拍桌子,怒目圆睁,“再敢胡言乱语,小心治你个扰乱朝纲之罪!”
贾珏寸步不让,据理力争,两人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气氛剑拔弩张。
“王大人,我这里有一份……”贾珏从袖中掏出一封信。
贾珏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将手中的信缓缓展开,递到王管事面前。
“王大人,不妨先看看这个。”
王管事原本不屑一顾,但贾珏胸有成竹的气场让他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接过了信。
信上是当今圣上对瓷器发展的一些看法,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创新的期许。
王管事脸色一变,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偷偷瞄了一眼贾珏,发现对方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这…这是……”王管事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贾珏轻咳一声:“王大人,圣上的意思,想必您比我更清楚。瓷窑革新,并非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朝廷发展的大计。况且,革新之后,官窑的生产压力也能得到缓解,岂不两全其美?”
王管事脸色变幻莫测,像开了染坊一样精彩。
他原本以为贾珏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没想到竟然有如此背景,还揣摩透了圣上的心思。
他心中暗骂自己有眼不识泰山,连忙换上一副笑脸:“贾公子果然深谋远虑,下官佩服!下官之前多有得罪,还望公子海涵。”
贾珏淡淡一笑:“王大人言重了,大家都是为了朝廷效力。”
王管事连忙吩咐手下奉茶,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贾珏的称呼也从“毛头小子”变成了“贾公子”。
周围的官员们见状,纷纷对贾珏投来敬佩的目光。
消息传回贾珏的伙伴们耳中,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纷纷称赞他“牛逼”、“666”。
然而,贾府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自从贾珏开始瓷窑革新后,与瓷儿的接触日益增多,贾府的女子们一个个都像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的。
紫菱忙得团团转,不停地安慰她们,却收效甚微。
“哎,珏二爷的心思,怕是早就飞到瓷窑去了。”
“可不是嘛,也不知道那瓷儿有什么好的,整天在窑里灰头土脸的。”
“就是,也不知道珏二爷怎么想的。”
忧愁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贾府蔓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醋味。
紫菱看着愁眉不展的姑娘们,心中暗叹一声,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与此同时,贾珏正站在一处僻静的院落里,手中拿着一张名单,眉头紧锁。
“资金还是不够啊……”他低声自语,目光落在名单上的几个名字上,“看来,只能去找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