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国公本人平庸又碌碌无为,可也不是什么作奸犯科的大恶之人,大部分都是参襄国公世子的。
周宸这话倒也没说错,最该处置的人是韩文光那纨绔,襄国公本人倒没什么大错。
太后满腔的愤怒都被周宸这一句话给堵的严严实实,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半晌后太后才道:“皇帝误会了,听说文光做的那些事情,哀家都恨不得打死他了事,哪儿还会来求情。”
“不会忘记母后之恩”。
皇帝连这话都说出来了,可见是对她和襄国公大房一家子真的不耐烦了。
想到除了文光她还有其他几个侄子,想到大皇子和瑶初,太后连一句给韩文光求情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先帝在时,并不肯让皇帝亲近她,皇帝本人也没什么亲近她这个继母兼姨母的意思。
太后自是知道皇帝对她是没什么母子情可言的,皇帝对她向来只有表面的尊重。
对她心存一丝愧疚的先皇后去之前曾安顿周宸以后要孝顺她。
可太后瞧着,这几年她和瑶初做的一些事在皇帝这里已经彻底将先皇后的这一点情分全部耗光了。
除此之外,早年太后还是皇后的时候曾经救过周宸一命。
其实也谈不上真正的救命,替周宸挡了一支射偏的箭,那箭射在周宸身上也没有性命之忧。
就算如此,周宸也记着她的恩。
为了一个不成器的侄子让皇帝连她早年对他的救命之恩都用掉,尽管太后疼爱那个侄子,却也觉得不值得。
太后脸色沉重又痛心,“哀家来是想告诉皇帝,要是文光真做了这样的错事,受什么样的惩罚都是应该的,皇帝不必看在哀家的面子上而有所顾忌。”
太后都这般说了,周宸自是当作无事发生,顺着太后的话,他笑道:“母后大义,是儿子狭隘了。”
太后也没在太极宫多做停留,周宸倒是很给太后面子,亲自把太后送回慈宁宫,又回了太极宫。
瞧着皇帝挺拔高大的背影越来越远,太后不由有些恍惚,皇帝和先帝真不愧是父子啊,背影瞧着都是极为相似的。
皇帝的外貌长相和他亲娘并不相似,和韩家人也没什么相似之处,十足十的随了先帝。
而先帝对这个唯一的嫡子也是极尽疼爱,自小把人带在身边教导着,其他两个皇子可没这个待遇。
先帝总共两个女儿三个儿子,她进宫的时候只有两位公主,大皇子和太子两位皇子,子嗣不丰,可也从没想过让她生一个孩子,哪怕连个女儿都不肯给她。
若一直这样也就罢了,可先帝又让得他宠爱的淑妃生下三皇子。
多不公平啊。
得先帝喜爱的淑妃和三皇子心渐渐大了,竟生出想要取代太子的心思。
淑妃大概真是被先帝宠的没脑子了,净办糊涂事,秋狩的时候竟想着能一箭射死周宸,没了周宸,资质平平的大皇子哪儿会是她儿子的对手。
当然,这些都是在事发她给周宸挡了一箭之后被先帝查出来的。
先帝震怒,说翻脸就翻脸,直接毫不留情处死了自己宠爱多年的淑妃,把三皇子过继到一户无权又无后的宗室名下。
太后也就是那时的皇后瞬间觉得心底发冷,竟生出了她没孩子也挺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