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抽成烟,他心里不甘,拿着已经熄灭的烟枪用力吸了几下,才稍稍缓解了烟瘾,在黄氏责备的目光注视下,最终放下了烟枪。
“你倒是讲讲你的想法。”
黄氏递给萧老爹一碗自家晾晒的野茶泡的水,催促着说道。
萧老爹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润润嗓子,便开始说起自己的打算:“供两个孩子读书确实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
这几天卖樱桃已经赚了五六两银子,再加上妆奁书篓的收入,估计有七八两了。除去近期的开销,我们手头还有五六两银子……”
说到这儿,萧老爹抬起头望向屋顶,不禁皱起了眉头。
家里的房子都急需好好修缮一番!虽说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但人手不够,就算加上孩子们,修房子还是得请人帮忙。
请人帮忙肯定会产生费用,虽说乡亲们帮忙不要工钱,可吃喝不能少,嗯,这部分起码得预留出二两银子。”
除了房屋修缮,家里日常也总有别的花费。
这些年,萧老爹对镇上私塾的费用了解得较为清楚:初次去拜见夫子,至少得准备一两银子,外加一些米面鱼肉之类的礼物;再算上书本文具的钱,大致估算下来,送一个孩子上学大概得预备二两银子。
如此一来,要是想同时送两个孩子入学,经济上恐怕有些吃紧,看来不得不动用乔家“慷慨相助”的那十两银子了。
从萧家的长远发展考虑,使用这十两银子似乎是难以避免的决定。
回想起萧有为那天指着银子说要给“妹妹”,萧老爹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要是可以,他也不想动用这笔钱。
萧天宝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向屋顶,听到那声叹息,原本高涨的兴致也低落了下来。
这个被当作家里最好的房间,如今已经破旧不堪,屋顶有透光的地方,墙壁也裂开了缝隙,更别提他和妻子住的那间屋子了。
萧天宝担心父亲改变主意,有些尴尬地搓着手说道:“爹,咱们家的房子确实得好好修一修了。明天我和正道、有为再去山里一趟,砍些竹子和藤条回来。后天就着手准备土坯和茅草。等材料都备齐了,我就请李海泉、赵大他们来帮忙,到时候还得辛苦娘准备些吃食和饮品。”
黄氏瞧了一眼屋子,轻声责备萧天宝:“我不过是搭把手,能有多累?倒是你们几个男人,既要砍竹子采藤条,又要割茅草挖黄土,你们打算啥时候开始干呢?”
说完,她看向萧老爹,毕竟萧家大大小小的事务一般都是萧老爹拿主意,像修缮房屋这种大事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