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安民心里暗自叹了口气,明白自己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尽管萧老爹反对萧安民把小鸡小鸭拿到金光寺或者白沙镇去卖的理由很在理,可萧安民心里还是觉得十分可惜。
每次兄弟俩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他难免要发几句牢骚。萧正道只能耐着性子解释,直到萧安民最终理解了父亲不让他经商的原因。
萧安民对读书识字打心底里喜欢,可对于科举考试却感到十分迷茫。
他头脑聪明机灵,可心思过于活跃,没办法像哥哥那样沉下心来专心学习。
他从来没上过学,对入学读书也不像哥哥那般有着强烈的渴望。
在他认识的人当中,李海泉是除了祖父和父亲之外,他最为敬重的人。
在萧安民眼里,海泉叔不仅谈吐文雅、心地善良,而且知识渊博,只可惜读了十多年书,到现在也还只是个童生,多次参加考试都没能考上秀才。
在李海泉这个年纪,大多数人孩子都有好几个了,大点儿的孩子甚至能到处乱跑,但他直到去年才成家。
结婚后,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养家糊口的责任。
又一次遭受挫折后,李海泉决定不再继续求学,而是转而寻找工作机会。
村长李为帮李海泉四处托关系,还想花钱帮他在县衙谋个文书的差事,可因为李海泉没有秀才身份,最终没能成功。
无奈之下,李海泉暂时在白沙镇的一家酒楼做二掌柜,不过听说他对这份工作不太满意,还表达过想要回绿柳村开办一所小学堂的想法。
只是绿柳村贫困家庭太多,能出得起学费的孩子少之又少,这么看来,李海泉的梦想短期内很难实现。
李海泉读了十几年书,最后却只是在白沙镇做个二掌柜,这让十岁还没进过学堂的萧安民,对读书和科举考试更加迷茫,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
萧安民心里琢磨,自家经济条件远不如李家,真的能负担得起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吗?
更何况还有弟弟萧有为!萧有为已经四岁半了,按照李正乾六岁启蒙的情况,明年萧有为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
这么一来,家里又多了个要读书的,供养三个孩子读书谈何容易!
虽说现在家里果树有了收成,编织品也因为和乔家签了合同有了稳定收益,但要送三兄弟一起上学,依旧不是件轻松的事。
萧安民盯着堂屋,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或许自己可以去镇上做学徒,这样既能省下自己的教育费用,还能少一张嘴吃饭。
他现在已经认识不少字,书写能力也不错,和其他学徒比起来有一定优势,说不定几年后也能像李海泉那样,从二掌柜做起,最后当上大掌柜。
不过,他心里明白,家里人同意他去做学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萧安民默默叹了口气,把目光转向萧正道:“大哥,阿爷真打算送我们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