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楚乔念心是大启朝武威侯乔天阳的孙女。
虽然萧有为眼下没办法揭露乔念心的真实身份,把她送回侯府,但他能尽力为她创造学习的条件。
他期望乔念心能成长为一个自信且坚强的人,这样等她有机会名正言顺地回归侯府时,就有足够的能力立足,避免重蹈前世的覆辙。
当务之急是让乔念心读书识字,而不是像前世那样,仅仅学了些出色的绣艺和厨艺。
当然,绣艺和厨艺也很重要,可对于未来的侯府贵女而言,这些不过是额外的点缀。
萧有为尽管只是个商人,但通过和官宦、权贵打交道,他了解到京中的闺阁女子自幼就开始读书识字,侯府千金就更不用说了。
萧有为至今仍清楚记得,第一次跟着商队进京,听到有关乔念心的消息时,那种心如刀绞的感觉。
他下定决心,绝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前世的乔念心并非完全不识字,可和那些自幼在京都由教养嬷嬷悉心教导,到了合适年纪还能进入家塾学习的闺阁小姐相比,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差距十分明显。
乔念心十四岁才回到侯府,生活的艰难程度不言而喻。
萧有为也曾打听得知,乔念心回到侯府后,家人对她十分怜惜,然而再多的怜惜也填补不了她错失的学习机会与时光。
在京都,十四岁的姑娘大多都已有婚约,而乔念心因为没有接受过贵族教育,即便身为武威侯货真价实的嫡孙女,也没能拥有美满的姻缘。
她引以为傲的出色绣艺和厨艺,反倒成了他人的笑料。
前世的种种画面在萧有为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他没法责怪前世萧家的贫穷,更不能埋怨父母没能给乔念心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毕竟由于家境贫寒,他们三兄弟中的老二萧安民连正式入学读书的机会都没有,身为萧家养女的乔念心,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呢?
能让她跟着三兄弟认些字,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事实上,前世的乔念心并非没有优点。
在黄氏和王氏的耐心教导下,她练就了精湛的绣工和不错的厨艺,在绿柳村乃至整个天风县,都是极为出众的姑娘。
萧有为觉得,倘若不是机缘巧合被武威侯府接走,乔念心要是继续留在乡下做萧家的女儿,肯定能找到一个好人家,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
遗憾的是,乔念心在十四岁那年被带回了侯府。
曾经被众人夸赞的她,回到京都后却成了一个识字不多的乡下姑娘,遭人嫌弃。
萧有为至今都清楚记得,仅仅分别五年后,已成婚的“妹妹”在一位老嬷嬷陪同下与他见面的场景。
若不是她的容貌几乎没什么变化,萧有为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满脸愁容、自卑又无助的小妇人,就是那个曾被一家人捧在手心疼爱了十年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