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北盛心里七上八下,而萧家父子则流露出几分意外的欣喜。
事实上,就算段北盛今日没来,萧天宝也准备找他聊聊。
这几日,萧老爹和萧天宝每日早出晚归,并非去乔氏竹编坊,而是前往府城东郊的一座庄园。
这座庄园规模不算大,有七十七亩肥沃的田地、十五亩沙地和一座小山丘,山脚下还坐落着一个小四合院。
原来的主人是一位从南方来的商人,在莱州府已生活了二十多年。
随着年纪渐长,他决定返回故乡,从去年起就逐步结束在莱州府的生意,所以把这里的田地和庄园一并出售。
因为这处庄园的地势不太理想,原主人又坚持不分开售卖,导致大户人家瞧不上,普通人家一时也凑不出足够的银子买下整个庄园,这才让萧家得了个实惠。
当然,乔家在其中帮了不少忙。
毕竟乔氏作坊刚开业的时候,萧老爹父子给予了大力支持,乔家自然要报答这份恩情,特意安排乔大爷的贴身随从为萧老爹父子帮忙办事。
卖主和乔家有生意往来,自然认得乔大爷的贴身随从。
他明白回到南方后还会继续和乔家合作,便给乔家面子,不仅降价出售,还把小院里的家具以及庄园的管事一家赠送给了萧家。
起初,萧老爹并不打算雇佣管事,可当他得知若不收留这家人,他们就会被再次卖给别人时,不禁心生怜悯。
虽说他自己从未用过仆人,但他清楚这一家人要是被卖掉,几乎很难再团聚。
这位管事看上去老实可靠,之所以被原主人“舍弃”,只是因为他不是从南方带来的亲信,而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
不过,既然他能让精明的主人信任并管理庄园这么多年,肯定有自己的能耐。
萧老爹深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可考虑到这座庄园是萧家最重要的产业,花了八百七十两白银才买下,更是供孙子们读书科举的经济根基,不容有丝毫差错。
所以,萧老爹决定留下这户管事人家,让他们继续管理庄园。
这座庄园离绿柳村大概有三十里地,父子俩没办法每天亲自去查看,总得有人帮他们照看。
即便庄子换了新主人,各项事务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一件也不能落下。
这几日,父子俩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与佃户会面,并且在管事的陪同下,顶着烈日,一块田地接着一块田地仔细确认,重新签订租佃合同。
经过这几天的接触和观察,萧老爹对庄子里的管事和佃户有了初步的了解。
庄子里仅有五户佃户,而且每一户都是种田的行家,这足以说明现任管事管理庄子确实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在确认田地的过程中,萧老爹发现管事一家耕种着三亩地,有意思的是这三亩地并不相邻。
一开始,萧老爹对此感到十分疑惑,后来从佃户那里得知,庄子收取租金是以管事一家所种三亩地的平均产量作为标准来计算的。
这下,萧老爹终于明白这位管事为什么能在庄子里任职十多年了!
这位管事既聪明又能干,倘若他能真心实意为萧家效力,那么管理这个庄子确实无需萧家父子耗费太多精力;但要是他心怀不轨,那产生的后果将难以想象。
不管管事是否有别的心思,萧老爹心里都多了一份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