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还得从县令大人亲自监督李氏一族和萧家签订搬迁协议说起,之后留下两名衙役在绿柳村监视,他便和许师爷一同离开了村子。
半路上,他们恰好碰上了放学后骑着驴前往绿柳村查看情况的汪夫子。
萧正道虽不是最聪明的学生,却是汪氏私塾里最勤奋的,所以很受汪夫子认可。
对于曾经让他又爱又恨的萧安民,汪夫子也敏锐察觉到了他的改变,虽说偶尔还是会调皮,但已经懂得努力学习了。
因为萧氏兄弟俩突然同时没来上课,汪夫子便决定亲自来看看情况,毕竟白沙镇离绿柳村不算远。
可他没想到,刚出白沙镇就遇见了从绿柳村过来的县令大人和许师爷。
汪夫子虽不认识县令大人,却认得许师爷,也知道他是县令大人的助手,难得在路上碰到,免不了一番寒暄。
一番交谈后,汪夫子知晓了萧家的情况,言语中流露出对自己私塾即将失去萧家两个学生的惋惜。
县令大人也因此了解到萧家几个小孩都在上学,而此时他已经和许师爷商量好了萧家的新定居村庄。
在潍坊村那片区域,连一所拿得出手的私塾都寻觅不到。
县太爷既然决心依托萧家把葡萄发展成一项产业,还期望在三年任期内做出好成绩,那自然得设法解决萧家的后顾之忧。
与汪先生告别后,县太爷还得和许幕僚商量一番,最终决定派一位夫子前往萧家,先暂且解决几个孩子的读书问题。
不过,要找到合适的夫子并非易事,所以在没找到合适人选之前,他们并未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萧家。
这几天,许幕僚接触了好几位读书人,可这些人一听是要去偏僻的潍坊村,给普通农家的孩子教书,都纷纷找各种理由推辞。
这种事情本就得双方自愿,不能强行逼迫。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许幕僚也不确定萧家会不会接受这样的安排,就算萧家接受了,这位夫子又能任教多久也是个未知数。这可让许幕僚头疼不已。
就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有人主动前来毛遂自荐。
这人便是此刻正悠闲品茶的中年文士,名叫曾国仑,是一位多次参加乡试却都未考中的秀才。
许幕僚和他交谈过几次后,心里产生了一些共鸣,因为他俩的经历颇为相似,只是许幕僚有幸得到县太爷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而曾国仑就没这么幸运了。
许幕僚有意帮曾国仑,想把他引荐给县太爷,却被曾国仑婉拒了,理由很简单:小小的天风县用不着两位幕僚。
这次,曾国仑主动找上门,表示愿意去潍坊村试试。
得知曾国仑自愿来潍坊村任教,许幕僚十分欣喜,可又觉得让他去有些屈才,于是向曾国仑说明情况,让他不必勉强自己,曾国仑却再三强调这是他的心愿。
就这样,萧有为的愿望达成了,然而这却给乔念心的葡萄种植计划带来了不小的挑战。